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心态决定命运-幸福的开心辞典

    发布时间:2019-11-03 点击:

    心态决定命运-幸福的开心辞典

    【念】

    念:今+心。

    有一位法师说:“正念就是我们要把心放在现在、此刻、当下。”

    我们可能曾经多次听到“活在当下”的说法。不过,此刻我想邀请你忘掉过去的经验,活在这一篇文章中,活在你正在阅读的每一个字里。

    “人总是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为未来的事而担忧。如果人能够真正活在当下这一刻,是不会有烦恼的。”

    有朋友分享了一个自己活在当下的故事。

    他和一个酒店策划了一场演艺活动。邀请一群由中国的大牌明星组成的足球队到酒店与观众吃饭、共同活动。在活动的头一天晚上接到通知,原定下午六点半来的明星们,临时改为晚上九点来。可是活动的票已经卖出去了,就算退钱也挽回不了酒店的信誉。

    好多人都彻底崩溃了:事情怎么会搞成这样?

    后来这位朋友说:“既然情况已经是这样了,那就活在当下,接受这个现状吧。我们看看最坏打算是怎么样的?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经过讨论,他们果然想到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在第二天大做广告,通知观众吃饭的时间不变,活动时间改为晚上九点。除了各大报纸广为宣传之外,还特别请示副市长同意,电视台每半小时插播一次广告。

    结果是,活动效果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因为大量的广告,多来了很多观众。

    把握现在,更能创造未来。

    生活就好像一部电影,每一秒钟都可以是电影的开始,你都可以重新去导演后面的剧情。犯了错误不要紧,你每一秒钟都可以从头来过。

    【奴】

    每一个人都会愤怒、憎恨、升起恶念和敌意,这时候,自己就率先成为被伤害的第一个人。自己先伤害了自己,然后才开始伤害别人。这是自然的定律。

    【——葛卡印】

    看看“怒”字的构造,“心”加“奴”。意思是,愤怒生气只说明你没有驾驭好自己内心的情绪,而是成为了心的奴隶、情绪的奴隶。

    有一次,一个企业主管对某件事非常生气,大发雷霆。

    他的上司在跟他沟通时启发他:“如果我是你的对手,我很容易搞定你,因为只要我说一些话来激怒你,你保证失去理智。”

    上司表达的意思很明白,他实际上在告诉对方:你的情绪按钮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控在别人手中。

    从这个角度看,发火者表面上看很厉害,是个强者,其实则相反。因为这样做刚好说明他掌控不了自己,不能生命自主。

    正如一位企业家告诫下属时所说的:生气是无能的表现。

    想一想确实是这样。因为,如果我们真有能力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

    广东俗话说“火遮眼”。

    意思是说怒火遮住你的眼睛,愤怒让你失去理智,没有判断和选择能力。

    生气一分钟,就失去六十秒的的开心。

    生气,还是开心,只是一种选择。善于选择的人,就是善于生活的人。

    【培养】

    【有一个关于竹子的故事:】

    竹农将竹苗插在土壤里,然后埋起来。

    竹苗在土壤里,沉睡四年期间,竹农每天为它浇水。

    四年后,竹苗终于破土而出,但后来只需九十天,竹子便能长到二十公尺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竹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人才除了栽培,还要养育——既要“培”,也要“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扶上马,送一程。

    “培”可能是一时的热情,“养”则是长久的系统工程。

    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统计,在一个人身上投资一块钱的培训,未来三年到五年会获得三十到五十倍的回报。

    问题是,你得有耐心坚持这三到五年。

    换句话说,我们要愿意为人才的成长付出代价——给时间,给空间,给机会。

    这需要我们有竹农的耐心和信心,需要打破急功近利的用人观。

    【偏】

    “偏”: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一个“扁”字。顾名思义,把人看扁了就是“偏”。

    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偏见就会把“人”看“扁”,或者反过来说,把人看扁是一种偏见。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国外故事:】

    一位年轻的作家路过一条街道,看到一个皮鞋匠在街边修皮鞋。

    这个皮鞋匠看上去非常的慵懒而且很不专心,总是敲几下又休息一会,断断续续的,而且手法一点都不纯熟。于是作家心想:“这个人做了皮鞋匠还不认真工作,如果他继续这样很可能连这份工作都丢掉了。这种人真是不懂珍惜、不知上进啊!”

    作家继续往前走,在拐弯处他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下。这时,作家突然愣住了——他看到那个修鞋匠只有一条腿!作家对修鞋匠的看法立刻转变了:“原来这个修鞋匠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热爱生活啊!他身体残疾了,还在工作,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我们很容易从自己习惯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往往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于是以偏概全,形成了“偏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对一个人有负面看法时,不妨问一下自己:“这是他的全部,还是他的一部分呢?”

    也许拐个弯,回头多看上一眼,你的看法就会改变!

    【品】

    品:三个口。

    三人为众,三个口代表悠悠众口。

    品尝:一口一口又一口。是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是享受而不是充饥,是慢生活而不是快节奏,是体会过程而不是追求结果——正如电影《让子弹飞》的含义:子弹再快,也要让它飞一会儿。

    我们不仅要经营事业,也要品尝生活。

    品牌:据说最早的品牌出现在战场上的战马身上。战士为自己的战马烙上烙印,从而成为一种区分的标示,就好像今天商品的商标。

    中国制造的一双鞋在本地可能只买几十元人民币,但是贴上名牌的商标,放在曼哈顿的商店里却可能值几百美元。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总结企业管理的经验时说:“品牌是什么?第一是人品,你去做,别人来评判。第二是产品,也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第三是品位,这涉及品牌的形象问题。要塑造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上的诚信度、信誉度、美誉度。第四是品质,就是产品质量。”

    照顾到这四个品,就照顾到了管理的方方面面。(http:// . )

    确实,有了好的人品、产品、品位、品质,企业才能口口相传,赢得众人的口碑。

    【企】

    “企”者“人”为上——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占据企业最重要的位置。

    “企”无“人”就“止”——企业没有了人才,就停止发展。

    人是企业的根本,人是努力的方向。

    人是一切的创造者,也是一切创造最终的依归!

    良禽择木而栖——人在找企业。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企业也在找人。企业不仅要找到人,更要找对人。

    “企”是舞台,“人”是舞者。舞台搭得好,吸引众多舞者起舞;舞者跳得精彩,又能创造更大的舞台。

    IBM的一位前CE。曾说过:“你可以拿走我所有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只要把现有的人才留给我,我还可以把一切重新创造出来。”

    美国福特公司为了请来并留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甚至专门为他买下一家公司。

    这就是人的价值。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这是联想柳传志的BBB。

    “我首先是_个人,然后是一个商人。”李嘉诚的这句话更说明,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企业。做人成功是根本,经营成功是结果。

    一个“人”字,一撇一捺,最简单的两笔,却是最大的学问!

    【谦(一)】

    “谦”字,“言”加“兼”。

    兼言,我们可以演绎为兼收并蓄不同的言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他的大臣魏徵:“何谓明君?何谓昏君?”魏徵回答道:“明君之所以被称为明君,是因为能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声音,兼听也;而昏君是因为只听取片面个别的意见,偏信也。”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卦辞中说:谦,亨,君子有终。

    “谦”卦意为“谦逊”、“谦虚”。卦体中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上卦为坤为顺从之意,还有朴实的意思;下卦为艮为高耸,为笃实之意。也就是忍让不与奸人相争,教我们处事要谦恭。所以,谦卦为:“亨,君子有终。”

    自古就有“谦谦君子”的说法。可见,“谦”是君子的基本品格。

    “谦”的品格需要修养、需要磨炼。傅佩荣在《谦卦的修养》中指出,“谦”代表三个方面:一是自己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二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7.

    研究一下《易经》的六十四卦我们可以发现,六十四卦中有六十三个卦里的爻辞,不是吉凶参半,就是凶多吉少或是吉多凶少,唯独谦卦的卦辞和所有的爻辞全都是吉,没有凶。所以有人这样说:唯有“谦”卦,超越吉凶。

    真正懂得“谦”的人,是有福之人!

    【谦(二)】

    StayHungry.StayF。lish.(求知若渴,保持谦虚)——乔布斯其实,谦卦背后包含着一种深沉的警惧意识,有一种危机意识的味道。

    任正非很早就开始在华为培养危机意识,提出“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在流传很广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他写道:“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比尔·盖茨更加直截了当,告诫他的团队:“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2个月。”这种危机意识,正是微软保持世界领先的动力源泉。

    松下幸之助也提出著名的“水库式经营”概念,意思是企业经营要为不景气的时候做好储备,好像建立水库一样确保旱涝有收。

    美国航空巨头波音公司,曾经专门拍摄了一部模拟公司倒闭的电视片,以激发员工的危机意识。电视片生动展现了波音倒闭的那一天,天空灰暗,公司高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伴随着扩音器里“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的通知,所有员工垂头丧气地离开他们工作的厂房……这种身临其境的危机感在员工中产生了巨大震撼,激起员工们主人翁的心态,让他们开始加倍努力地工作和创新。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上工治未病”的古训,“治未病”关键在于预防保健。所以,危机意识不是自己恐吓自己,而是防患于未然。

    没有“谦”的精神,没有危机意识,也许就是最大的危机。

    危机意识就是《孙子兵法》中讲“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思想,它体现了孙子“以患为利”的用兵策略。

    常胜将军的胜利往往建基于危机意识。

    而正是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让人超越吉凶,立于不败之地。

    【穷】

    “穷”字的构造采用的是会意方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

    此构造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穷”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力——没有潜力、实力,而是我们把力量用到了死胡同到中。换句话说就是,有力量但用错了方向。

    然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常常用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BBB教育我们:“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很显然,老师的目的是要学生们懂得勤奋的重要性,努力用功地学习。

    后来在查阅资料时我发现,爱迪生的原话竟然是这样说的:“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当然,老师并没有篡改爱迪生的话,但不知什么缘故偏偏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穷有穷的原因。

    穷则变,变则通!

    还原爱迪生的话,也许更能让我们明白。要成就目标,我们不仅要学会“用力”,更要懂得如何“用心”!

    【容】

    容。

    包容,宽容,从容。

    “容”字的构造是一个“宝盖头”加一个“谷”字,寓意虚怀若谷才能容。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特别怕吃苦怕困难,常常做一点事情就喊累、叫苦。

    有一天,小和尚刚刚劈了一会儿柴就说太辛苦了,要找水喝。一旁的老和尚看在眼里,于是在一碗水里撒了一把盐,拿给小和尚喝。

    小和尚喝后说:“师傅,盐太多了,水好成。”

    老和尚说:“你跟我来。”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来到湖边,又撒了一把盐在湖里,再打一碗水给小和尚喝,然后问他:“现在还成吗?”

    小和尚回答:“师傅,不成。”

    老和尚说:“碗里的水成不是因为盐多,而是碗的容量不够大。

    为什么你不觉得湖水成呢,是因为湖的容量大。你觉得困难的事其实跟困难本身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你自己的容量太小了!”

    小和尚听后很受启发,从此以后遇事不再轻易叫苦叫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所谓“困难”、“苦难”其实是一把尺子,可以量一量每个人的容量与气度究竟是一碗水、一湖水,还是一海的水。

    【赏识】

    前几年,有一位父亲提出对孩子应该赏识并广为推行赏识教育的理念。很多企业家也提出,对员工同样要懂得赏识,员工才会“货卖识家”,把自己最好的才能展现出来。

    这些理论都讲出了激励理论中人的基本需要:被认可的需要。

    下面,我们从文字的角度来看看该如何有效赏识。

    赏:赐功也。从贝尚声。(《说文解字》)识:通“志”,“记住”之意。

    在我看来,“赏”字的下半部分是“贝”,代表货币,或者说物质奖励。而“识”字的左半部分是“言”,代表语言,用语言表示“记住你的功劳”,即精神认可。

    《共好》(布兰佳、鲍尔斯著)一书提出一个激励团队的公式:E=mc2,意思是热情=任务×现金×喝彩(热情:Enthusiasm任务:Missi。n现金:Cash喝彩:C。ngratulati。n)。领导者在员工表现好的时候,应该给予现金奖励和口头的喝彩,如此,员工才能保持工作热情。

    如果我们只“赏”不“识”,那么结果就是只重物质不重精神,双方容易变成一种简单的利益交易关系,也容易教育员工只看重物质。

    如果我们只“识”不“赏”,那么又会给人感觉口惠不实,画饼充饥,玩虚的,总是开空头支票。

    有“赏”有“识”,物质、精神并重,对被激励者来说,则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因为在“赏识”这个词中,已包含作为人的两个最基本的需要。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团队成员也会因为管理者懂得赏识、善于赏识而展现出自己最为优秀的一面!

    【舍得(一)】

    【朋友在发给我的微信中说:】

    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舍得酒色,得到的是健康;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

    先舍后得,有舍才会有得。舍是为了更好地得,得是为了更好地舍。

    舍得,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一个词语、一种哲学思想。

    用现代的方式我们可以表述为:愿意放下我所拥有的。

    它包含两层意思——愿意放下我已拥有的成功,这样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愿意放下我已拥有的失败的体验和结果,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开始。

    只有放下手中握住的东西(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才能去把握新的东西。

    每时每刻的放下,意味着不断不断地进取,意味着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都不会成为我们迈向新的成功的障碍。

    因为,要想“得”,先要“舍”。

    【舍得(二)】

    “得”是一种本事,“舍”是一种境界。

    要有“舍”的勇气,先要看到会“得”什么,否则“舍”就没有原动力。真正能“舍”的人,往往都看透了最终“得”的意义。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得,需要超越一时一事、一日长短,看得长远。

    有人以舍为得,以退为进——他看到“退”的回报是更大的“进”。

    有人说:吃亏是福,破财免灾——他看重的是福气和平安。

    有人愿意赠人玫瑰而手留余香——因为他觉得这个香气其实比玫瑰本身更值得回忆和品味。

    有人舍“身”取“义”,有人舍“义”取“身”。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取舍。

    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家门口摆放了一个中国传统的吉祥物:貔貅。

    传说貔貅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它喜欢吞金食银,而且只进不出,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很受生意人的欢迎。然而,曹德旺的这只貔貅与众不同——貔貅屁股上开了一个洞。曹德旺的解释很简单,他说:“只进不出就胀死了。”事实上,曹德旺也真的成为了企业界的超级慈善人物。

    昨日的“舍”造就今日的“得”,而明日的“得”依靠今日的“舍”。

    确实,有舍才有得。然而进一步说,得了还要舍。得而不舍,得的源泉就些断绝。

    所以,难舍难得,善舍善得;短舍短得,长舍长得!

    【升值与升职】

    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展示了白领的成功史,里面很多的场景是白领们熟悉的生活点滴,所以让人感到亲切与真实。

    实际上,透过形形色色的故事表象来看,我想说,要想职位上升职,个人能力要先升值。

    无论办公室政治的风云如何变幻,企业要发展,总需要具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上司要有出色的业绩表现,也需要真正具备良好能力和心态的下属。

    光盯住职位与工资,不去提升自我的价值,其实只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炒作,所获得的只是含有泡沫的个人价格。没有价值支撑,难逃泡沫被挤出和破灭的危险。

    反过来,如果你真正具备价值,就算在这间办公室失意,也可以在另一间办公室得志;就算在整个公司山穷水尽,也可以在另一家公司柳暗花明。

    正如一位知名企业的全国营销总监对他的下属说的:“当你的能力提升了,不仅我们公司,整个行业都在盯着你的价值。”

    俞敏洪在他的文章《与其有钱不如值钱》中说:“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比如我们常看到一些‘富二代’腰缠万贯,但除了挥霍什么都不会,这样的人‘分文不值’。但值钱的人早晚会有钱,因为值钱的人都有足可夸耀的某种能力,凭此能力,他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还能积累财富,这样的人甚至连存钱都不需要。”

    记不清是巴菲特还是谁曾经说过:“投资的第一要素是投价值!”

    老话说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换句话说,如果你还没有发光,只是说明你的含金量还有待提升。

    【生气(一)】

    【有位训练师朋友跟我分享过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给徒弟料理。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至爱,所以悉心照料。没想到就在禅师回来的头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坏了。这个徒弟非常担心,害怕师父生气。

    禅师回来得知之后,并没有生气,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当初种兰花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的。

    这是智者的生活态度。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有多少生气的时候,为什么而生气——为塞车,为天气,为股票,为别人的态度,为自己的遭遇……我们生气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么生气是惩罚自己——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或者拿自己的错惩罚自己。

    要么是用生气来惩罚对方——因为是他的错嘛。

    但是,生气就能惩罚对方吗?

    要惩罚对方就一定要生气吗?

    你是想惩罚对方呢,还是想让对方改进呢?

    惩罚就能让对方改进吗?是否有别的更好的方式让对方改进呢?

    人生仿佛总有生不完的气。可是,我们当初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生气而来吗?

    要想不生气,就学一学那位禅师,想一想当初的目的是什么。这也是管理情绪的方式——清晰目标。

    那位训练师朋友还跟我说:“从我知道这个故事后,我就告诉自己,别再生气。如果我今天生气,我就亏了;如果我今天开心,我就赚了。”

    你想赚,还是想亏呢?我猜我们的答案是一样的。

    因为,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的。

    【生气(二)】

    常有这种情况,当一个人生气时,你问他怎么了,他会说:是某某人让我生气,因为他怎样怎样了。

    “别人让我生气”——实质上是在说这是别人的责任。问题是,就算是别人的责任,你就必须生气吗?这种说法好像是自己没得选择——别人可以气你,这是他的选择;不过,你也可以不被他气,这是你的选择。

    所谓,理直气要柔。

    有人说:,“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和人起争执、生气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勤劳,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认识他的人心存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

    后来,爱地巴老了,他的房地又已经太广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旁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年纪大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您更大了,您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呢?”

    爱地巴经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想边跑……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道:“阿公!您年纪老了,又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你可以生气,不过,记得看一看生完气的效果如何。

    而且,我们可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如果过三十年再来看,这件事还值得你生气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个时候,你的选择又会是怎样呢?

    【石头】

    “弱者说,逆境是绊脚石,碰上它,会跌下失败的深渊;强者说,逆境是垫脚石,踩着它,可以登上成功的高峰。”

    这是一位朋友发给我的短信。

    【有一个故事正好是这段话的注脚:】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井里,它的主人——一位农夫,决定放弃它并且把井填上,以免别的牲口再掉进去,于是农夫叫来邻居一起往井里铲土。一开始,驴子悲哀地号叫,但很快它安静下来。它开始不断地把落在它背上的污泥抖掉,然后把泥踏实,迈步站到一层层逐渐涨高的泥土上。到最后,农夫惊讶地看见这头驴竟然自己走出了井底。

    【关于这个故事的启示是:生命会不断地把各种各样的污泥撒在】

    你身上,一个窍门是抖掉它并踏上一步。每一个烦恼都是向上的垫脚石。不管井有多深,如果我们不停止、永不停止,我们就能走出来——只要你懂得抖动并且踏上一步。

    记得好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尤金·奥凯利著)这本书里说的:“你要能够识别,逆境其实是乔装打扮的机遇女神。”

    另一位朋友的说法更有意思:只有逆境才能帮助我们打通任督二脉!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碰到形形色色的“石头”。

    每一块,都是检验我们是强者还是弱者的试金石。

    而每一块“石头”都是我们人生的恩师,所以——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学会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

    【守业与创业】

    一位从事管理数十年的企业管理者分享道:“这几十年企业经营实践,我总结出最大的教训,就是守业是守不住的,只能创业。”

    他说:“不断地创业就是最好的守业。”

    这种说法就像足球界常说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过去很多实例都有证明——国家足球队有好几次重要比赛反胜为败,明明领先却被对手翻盘,就是因为太想守住胜果,结果事与愿违。

    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在有一届的比赛中,目标是蝉联上届自己取得的单打冠军,结果却输掉了。教练跟她总结时发现,她在比赛中的心态是要“保冠军”,而正是这种心态让本来是一种荣誉的冠军资格成为她沉重的包袱和干扰。

    经过这次教训,在下一届的比赛中她做了相应调整,果真重新夺回冠军。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她说:“我是用了‘拼冠军’的心态去比赛的。”

    从“保”到“拼”,就是从保守到进取的心态的转变。

    拥有创业的心态就拥有激情和新的起点。

    不断创业的心态,就是不断将过去归零的心态。

    只有这样,以往的成功与失败才不会成为继续前进的障碍。

    【舒(一)】

    舒:一个“舍”字加一个“予”字。

    意思是,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就是善于舍,善于给予别人。

    中国人逢年过节见面都习惯说:“恭喜发财!”可见财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金钱崇拜不是新鲜事物,古而有之。人们一针见血地讲出现实的残酷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很多无神论的人其实还是爱一个神,那就是财神,人们都乐意迎财神,拜财神。

    拜财神的心态就跟现在人们热衷于巴菲特、比尔·盖茨没什么区别,都是崇拜过往的成功人物而已。

    中国人以前所拜的财神爷是春秋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范蠡(赵公明)被尊为“武财神”,而范蠡被尊为“文财神”)。

    这位“古代的巴菲特”在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并没有享受高官厚禄,而是退隐江湖,做了一个以经商为生的生意人,并且改名为陶朱公。这是范蠡“舍”的智慧,他懂得“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正是这个“舍”字,让他免遭被政治人物卸磨杀驴的命运。

    范蠡生意做得很好,很快就赚到很多钱。更难能可贵的是,范蠡三次将自己的财富布施出去,又重新从小生意开始做起,但每过几年他又发达起来,到后来富可敌国。之所以成为生意人学习的榜样,被尊为财神,是范蠡善于“予”的结果。

    原来,万人崇拜的财神爷成功的秘诀就是“舍”和“予”,正是“舍予”的心态造就了财神爷。

    原来,“千金散去还复来”不仅是诗人的浪漫情怀,更是一种获得财富的规律。

    我们崇拜财神爷的财富。

    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内在的珍宝:他的“舍予”心态!

    【舒(二)】

    当你付出给世界,比世界付出给你更多的时候,那便是成功!

    【——亨利·福特】

    【一位朋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穷人问佛:“我为什么这么穷?”

    佛回答说:“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穷人又问:“我什么都没有,如何给予?”

    佛说:“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五样东西:(1)颜施,即微笑处事:(2)言施,多说鼓励赞美和安慰的话;(3)心施,敞开心扉对人诚恳;(4)眼施,用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5)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

    所以,只要我们愿意,每天都可以给予。

    路易斯·海在她的新书《启动心的力量》里说:“吸引财富的另一个方法是,奉献你收入的10%,这个是由来已久的定律,我喜欢把它当成生命的回报,当我们奉献了,生活就会越来越成功。”

    “舒”字告诉我们:开心地给予才是真的付出。

    有的人一边付出一边抱怨,一边付出一边难过。这已让原本美好的付出变了味,沦为了交易——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心中就生起埋怨和委屈。

    明白“舒”的道理,我们才会真正舒心、舒服、舒畅!

    “舒”字的构造,已经明明白白地讲出了“施比受更有福”的哲理。

    一,‘’明白“舒”的道理,我们才会真正舒心、舒服、舒畅!

    【恕(一)】

    孔子的弟子子贡问他:“有哪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的?”

    孔子的答案并不是忠、孝、礼、义、信中的任何一个。

    孔子的答案是“恕”。

    恕——如心。如谁的心?如别人的心,意思是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才能明白别人。

    恕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气度。

    恕不代表包庇他人的缺点。恕是跟他的过去说再见,同时,也可以支持对方从现在开始,创造新的将来。

    过分执著爱一个人或过分执著恨一个人,到头来你就成了为这个人而活,因为这样的执著让你没有能力真正为自己而活。

    而这样过生活,值得吗?

    宽恕,就是把生活的自由真正还给自己!

    《宽恕的好处》一书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博士说:“懂得宽恕的人不会感到那么沮丧、愤怒和紧张,他们总是充满希望。所以宽恕有助于减少人体各种器官的损耗,降低免疫系统的疲劳程度并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也正如爱琳·詹姆丝说的:“宽恕不是为别人,也丕_定能改变错待你的人,但宽恕能解放自己的灵魂。”

    当我们愿意恕的时候,第一个得到好处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恕(二)】

    南非的图图大主教说过类似的话: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我猜他是针对南非黑人与白人历史上那么多纠缠的恩恩怨怨而言的。

    从这句话中可以总结出:宽恕的目的是为了未来。

    反过头来说,如果我们不愿意宽恕,往往是因为过去。这里,“恕”不是退让,而是对未来的投资。

    有人把人生幸福的智慧总结为三点: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

    宽恕他人,同时也要宽恕自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最难宽恕的人,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也有犯错的时候,有时自己也难以原谅自己。

    面对错,我们的反应往往是“怒“。

    而从“怒”转化为“恕”,并不代表漠视或遗忘历史,而是让我们的目光从“错”与“惩罚”转向生活的前方。这样,我们才能卸下过去的包袱,朝着目标轻装上路,去创造崭新的历史!

    宽恕他人,同时也要宽恕自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最难宽恕的人,是我们自己。

    【爽】

    “爽”字由一个“大”字和四个小叉组成,对于这个字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四个小叉象征着很多的岔路,代表着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的逆境,也代表我们要面对很多艰难的选择。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经历不同的选择——读书时在选择学校,选择老师,选择专业。

    恋爱、结婚时在人海中选择最适合的对象,工作时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岗位,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有人居住不仅选择房子,还要选择邻居——孟母三迁就是在为下一代的未来进行选择。

    对食物的选择决定我们的健康。

    对书籍的选择决定我们的思想。

    选择对我们至关重要,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选择造就的。

    你这辈子最终“爽”,还是“不爽”?其实就看你为自己选择了什么。

    而“爽”字中的“大”所表达的意思是,要想“爽”,就要有很“大”的勇气穿越这些岔路。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穿越这些人生的岔路就会真正变“大”。

    【正如国外诗人帕新的诗歌所表达的:】

    【如果说人是尘埃】

    那么穿越平原而行的人,就是人四个小叉象征着很多的叉路,也代表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逆境,也代表我们要面对很多艰难的选择。

    【贪】

    贪:一个“今”字加一个“贝”字,意为“今日的宝贝”。

    今天的宝贝,带不到明天,不会长久。

    【小时候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凡人碰到了一位神仙。这位神仙答应满足凡人的愿望,施以法术让他进入一座满是金银珠宝的宝山。神仙说凡人可以随便带走里面的宝贝,但也警告他一定要在太阳下山前离开,否则就回不去了。这个凡人满口答应。但当他真正进入宝山时,却禁不住那么多财宝的诱惑,拿了一件又一件,直到背上的口袋压得他再也走不动。太阳眼看就要落山,那个人却舍不得丢掉到手的财宝。

    最后,这个凡人死在了宝山中。

    讲故事的人总结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其实,财宝是无辜的,这个人是死在了自己的“贪”上面——他满口袋的财宝真的成为了“今天的宝贝”,带不到未来。

    也许我们觉得那个人太傻,不懂得生命比财宝可贵,没有生命.

    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用?

    但是,我们又能聪明多少呢?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现在每天辛辛苦苦在追求什么?我们所追求的又有哪些可以带到未来呢?

    有一次我去医院,听到一个医生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牺牲身体健康去挣钱,将来他们要花更多的钱才能换回现在的健康。”

    类似的情况实在太普遍。

    每个人的太阳都在上山下山。

    每个人都要在“今天的宝贝”面前做出艰难的抉择!

    没有生命,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用?

    【态(一)】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正确的观念。

    【——拿破仑·希尔】

    繁体字的“态”是这样写的:態,是上“能”下“心”。

    上面的“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延伸来说包括技能、技巧、方法、知识等。下面的“心”则代表人的心态、态度、信念、观念、看法、想法,等等。

    而且造字者之所以把“心”安排在“能”的下方,我猜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把它演绎为心态是技能的根基——很多时候我们达不成目标,不是缺少技能,而是态度出现了障碍。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当我们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能找出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借口;而当我们愿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创造一千个可能、一万种方法。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态度的重要性。所以,不少管理者在激发团队时都会说这类的话:观念一变,市场一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等等。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本明宽提出,人类的能力可分为三个层面:(1)智力;(2)技能,即技术能力;(3)态度能力。他说:“如果想要在家庭、学校、职场及社区中获得成功与幸福,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最为重要的。到了现在,态度能力也格外受到注目,甚至凌驾于智力、技能之上。”

    所谓“能力胜于知识,态度胜于能力”。

    广东人的说法更为通俗易懂。他们将比武的成功因素简洁地总结为三点:一胆,二力,三功夫。

    意思是要想打过别人,首先要有胆,也就是要有胆量、有自信、有勇气;其次是要靠力量,也就是身体素质;最末才是功夫,也就是招数。

    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我们要有知识、常识、见识、学识,更要有胆识。

    很多例子都证明,信念开拓能创造出方法,有“胆”才有“识”!

    而真正的成功之道,就包含在“态”字的构造中——能力+心态。

    【态(二)】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收获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你拥有怎样的态度。

    【一比尔·盖茨】

    态度与能力,传统的说法就是品德与才能。有才无德者,是团队中的危险品。因为没有德的基础,一个“才能”可以用来成事,也可以用来败事。

    国足前教练米卢也说过的:“态度决定一切。”他说:“我给国家队带来的东西,最重要不是技术,而是心态。”据说他在十强赛前夕还特地让队员们集体观看一部国外的反映团队精神的影片。因为他明白,只有个人出众的球技而没有团队协作的意识是很难赢得比赛胜利的。

    就如电视剧《士兵突击》前半部分中的成才,枪法精准,堪称“枪王”,然而欠缺团队精神,技术超群,而心态不足。因此他的上司袁朗一度把他赶出特种部队老A。

    袁朗在赶走他的那一刻语重心长地跟他说:“你现在应该想的不是如何做特种兵,而是要善待自己做好普通一兵。”

    其核心意思就是说:你不仅要掌握特种兵的技能,更要具备一个优秀士兵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过去,我们习惯称智商有障碍的人为“智障者”。

    而今天,也有人类比地将品德有障碍的人称为“德障者”。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5%是因为他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15%是因为他的智力水平。

    这说明,在未来的竞争中,品格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一个人的成功,85%是因为他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15%是因为他的智力水平.

    【太太】

    “太太”在古代其实是一种尊称,其真实含义类似于私塾里“先生”一词。

    古时候男人尊称夫人为太太,是因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母亲不仅是第一个老师,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学校教小孩知识,家庭教小孩做人。

    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中的每一处。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模仿成人的举止,大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很容易被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吸收。

    而跟小孩接触最多的往往是母亲。

    学校的老师再优秀,也很难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刻。

    所谓“知子莫若母”,每一个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真正影响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是每一个家庭里的母亲。因为,在家庭之外社会上面的盖世英雄或是混世魔王,都只不过是每一个母亲的孩子而已。

    比彻说:“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好妈妈往往胜过好老师!

    所以,“太太”,不是一个洋气的称谓,而是一种重要的责任!

    【听】

    “听”的繁体字是“聽”。

    要听当然要用到耳朵的功能,所以自然以“耳”字做偏旁。

    而繁体“聽”字的右边和“德”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

    那么,“聽”跟“德”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聽”字的这个构造点出了有品德的人才善于听别人讲话这一要义。

    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到别人说话或者不愿意听别人说话,是因为只关心自己想要的,而不关心别人想要的,是一种自我的表现。缺乏与他人共赢的思想,所以不尊重别人,没兴趣关注别人说什么。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你听我说。我们很想让别人倾听自己的说法,却没想过首先要听别人的声音。想别人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关注别人的想法。

    事实上,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往往达不到让别人接受的目的。

    所以,有一本名叫《领导药》的书中写道:“我愿意听你的,你才愿意听我的。”

    愿意听别人说什么,这是一种内涵,是一种“德”。

    【痛苦】

    医学上有个说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身体上让我们感觉到痛的地方正好说明那里不通畅了;如果那个地方畅通无阻,就不会产生痛的感觉。

    我想说,这个说法不仅仅针对人的生理,也可以针对其心理。

    痛是身体的感受,是属于生理范畴的。苦是我们对痛的看法,是心理范畴的。

    如果我们心理“通”了,这个“痛”其实不一定会“苦”,因为,在“痛“和”苦”之间存在一个选择的机会。

    身体上是“痛”还是“不痛”也许我们无法决定,但是心态上是“苦”还是“不苦”我们却可以选择。

    你可以选择“痛”之后是“苦”,也可以选择“痛”之后是“快”。

    比如打针,打的时候感觉到“痛”,但面对这个“痛”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你可以说:“哎呀,我好惨啊,为什么偏偏是我要承受这样的痛楚?”那么,你可能觉得痛苦。

    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打了针后疾病会除去,健康会回来,长痛不如短痛!”也许你会觉得痛快。

    有一位哲学家说:“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发生,而是我们面对事情的态度。”

    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而面对事情的态度却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生活难免会有“痛”的时刻。既然“苦”于“痛”无补,我们何不让自己“痛快”一点呢?

    【投降】

    电视连续剧《解放大西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贺龙部下的进川部队俘获了一支国民党的军乐队。

    贺龙说服那支军乐队的队长说:“你们可以像傅作义将军、陈明仁将军一样到我们这边来。”

    军乐队队长问:“你是要我们投降?”

    贺龙说:“你是个读书人,你应该知道,向真理投降并不可耻。”

    【这令我想起以前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位团队领导在教导他的团员时说:“你的缺点在于太过固执己见,你要学会投降。”

    这个团员很不理解:“投降?为什么?”

    这个领导说:“为了你的目标!你不是投降于别人,你是要投降于你的目标!”

    以此看来,“投降”只是个中立的词,关键在于向什么投降。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敌人不在外面。就像动画片里的兔八哥说的:“这次我们遇到真正的敌人了,就是我们自己。”

    老子很早就在《道德经》中指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降伏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所以,学会投降,为了目标!

    【团队】

    翟鸿桑先生在他的演讲当中说:“团队就是一群有口才和带耳朵的人组成的。”“团”字就是口才,“队”字就是有耳朵的人。意思是,团队的核心在于“口”与“耳”,即在于有效的表达和聆听。

    既然是团队,就不止一个人。一群人聚在一起,其实是不同的标准和思想聚在一起,所以沟通变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管理的问题95%都是沟通的问题。”

    还有人干脆直接说:“管理就是沟通!”

    在徐克导演的电影《东方不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在跟李连杰饰演的令狐冲相处时总是一言不发。令狐冲以为她是东洋人,于是就说:“幸好我们语言不通,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恩怨。”

    这好像有些祸从口出的意思。

    其实,语言是无辜的,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心态去说话。正如中国移动早期的一则广告所言:沟通从心开始。“口”和“耳”都是传递“心声”的工具。

    《东方不败》里面还有句经典台词:“人就是江湖,有人就有恩怨。”

    社会是大江湖,团队是小社会,江湖的恩怨都浓缩在团队里。

    一帮人聚在一起,并不等于自动成为团队,也可能成为一个各怀心事、各执己见的团伙。

    沟通无效,产生内耗,团队变团伙;沟通有效,形成互补,团伙成团队!

    【威信】

    我在一家百货公司做了一个企业教练的项目,项目结束后这家公司的副总总结了很多不同的收获。

    其中有一点他说得特别突出,就是整个过程他觉得他学到:“信”的作用大于“威”。

    指令性的领导,靠的是“威”的一面。不过最终的效果常常是:员工上班就上班,下班后就觉得你管不着我了。而现在的领导更多用“信”的一面,反而有更好的效果。

    【这里的“信”包含几个个方面:】

    一方面是领导者自己有诚信。要兑现对员工许下的诺言,比如准时发工资,让员工感觉企业值得信赖。

    另一方面是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还有一方面是信任员工,相信他们有潜能,敢于适当授权,给他们发挥空间。

    实际上,仅仅这几条,已经令团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下面关于两个词的解释已足够帮我们说清楚“威”和“信”的】

    【区别:】

    威权(p。wer):-种能力,利用你的地位,罔顾别人的意愿,强迫他们照着你的决心行事。

    威信(auth。rity):-种技能,运用影响力,让别人心甘情愿地照着你的决心行事。(《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堂课》,奥格·曼狄诺著)“威”当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仅用“威”的一面,代表领导者发挥作用只是依赖权力,容易变成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而且对方容易口服心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而有了“信”的一面,能够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力领导力,也就是人本身的影响力,才会真正赢得人心。

    当领导的内涵中不仅有“威”而且有“信”的时候,员工的表现也会从“要我做”转变到“我要做”。

    【危机(一)】

    中国的文字是很奇妙的,而且,很多字眼里隐含着古老的哲学思想。

    比如本文的标题“危机”一词,就含有道家的基本思想。

    “危”是危险,“机”是机会,二者本为一体。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用道家的说法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幅太极图早就将“危”与“机”的互动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不过我们现在说到“危机”的时候,常常只看到它的“危”,而看不到“机”的一面。我们一听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字眼的时候,立刻会觉得这是一个坏消息。

    所以很多负面的对话就出现了:诸如“现在生意不好做”、“没有市场”、“经济环境不好”、“资金不足”,等等。

    当一个人总是说“不可能”时,也许就真的不可能了。

    在某个体验式活动中,一开始时参加者抱怨活动的器材没有固定,影响他们完成活动,他们觉得器材不固定是一个不利因素。但到了后来才发现,幸好器材没有固定,才使得大家有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些器材的空间,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活动。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说:“逆境犹如刀子。抓刀口会伤手,但抓刀把就有帮助了。”

    只要你能从“危”中看到“机”,将“危”转化为“机”。

    只要你记住:“危”中有“机”,别放弃。

    【危村l,(二)】

    “危”中有“机”,“机”中有“危”。

    “危”可以转化为“机”,“机”也可以转化为“危”。“危”与“机”并存而且互动——看似对立的两个面其实存在相互转换的可能。

    所以,洛克菲勒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心得:“我总是设法把每一桩不幸,化为一次机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相依,吉凶共存。

    这个道理小学生都知道。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正所谓“看得破的多,跳得过的少”。

    概念上我们明白“危”中有“机”,但我们还是偏爱“机”多一点,你看,机会一来,我们往往表现得多么开心!

    然而,“机”来的时候,我们也别忘了同时还存在着“危”。

    潮涨潮落,人生起伏。

    从“机”到“危”,从“危”到“机”,需要坚持,也需要智慧。

    烦恼即菩提。

    有迷才有悟。

    能够正确面对“危”的人,才能够从容地享受“机”!

    【为什么与怎样】

    为什么我遇到这些困难?

    为什么我是贫穷的?

    为什么我会遇到糟糕的处境?

    为什么他们对我不好?

    修改一下表达,看看有什么不同——我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困难?

    我怎样才会变得富裕?

    我怎样改变糟糕的处境?

    我怎样让他们可以对我好?

    “为什么”是在提出问题,“怎样”是在解决问题;“为什么”是在抱怨,“怎样”是在负责任;“为什么”在追问过去,“怎样”在开创将来。

    作为老板,你喜欢招聘说“为什么”的人,还是说“怎样”的人呢?

    作为合作伙伴,你愿意跟说“为什么”的人合作,还是跟说“怎样”的人合作呢?

    有些事情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

    没有人能够保证你的人生遇到的是公平的、合理的,问题是,事情发生了,你的选择是怎样的?

    【消毒与解毒】

    一位老教授在演讲中讲解“消毒”和“解毒”的区别。

    他说中医的说法是“解毒”,而西医的说法是“消毒”,一字之差反映了两种医学背后的不同的观点。

    消毒——消灭,把对方看成敌人。

    解毒——化解,双方可以共存。

    延伸来看,“解”这个字包含了很丰富的意思: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

    【记得王朔的一本小说中有个段子:】

    某人在街上耀武扬威地大喊:“谁敢惹我?”很多人都避而远之。不过有一个大汉走上前来说:“我敢惹你。”某人一愣,随即说:“那么谁敢惹咱们俩呢?”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反映了人的化敌为友的急智,以及人思维模式的转换。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曾经有一位官员批评美国总统林肯,说他不应该用朋友的态度对待政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十分巧妙而富于哲理地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这是人际关系中的“化学”!

    这是仁者无敌的秘密!

    【小人与大人】

    有一个喜欢开玩笑的朋友喜欢说一些无厘头的拆解文字的话,比如“你有眼光就是你饿得眼冒金光”,或者“你很优秀就是你优先生锈”,又或者“你是我的偶像意思就是你是我呕吐的对象”。

    这些黑色幽默式的话语常让人不禁开怀。

    不过有一天他说的一句话倒让我深思:“小人就是小看自己的人。”

    小看自己,所以自暴自弃,以为自己只能选择做一些格调低下的事,最终才成为小人。

    而“大人”又是怎样的呢?

    曲黎敏在她的一本养生书中写道:“甲骨文的‘人’字如同一个人的侧面像,意在不敢直面人生。直面人生是什么字呢?是‘大’字。我们看看甲骨文的‘大’字,是人的正面像。如果敢于直面人生的话,人的格局就可能变大。”

    简单地说:敢于直面人生,对人生有一种勇敢面对的态度,格局就会变大。

    这就是“大人”。

    人的“大”与“小”并不在于体格、财富、官职,而在于对自己的看法。

    对自己有不同的看法,就对自己有不同的要求,然后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改变对自我的看法,从自弃到自强,人就可以从“小”到“大”。

    改变对自我的看法,从自弃到自强,人就可以从“小”到“大”。

    【鞋】

    在2010年香港金像奖上获得六项大奖的电影《岁月神偷》中有两段关于“鞋”的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在第一段情节中,任达华扮演的鞋匠对吴君如扮演的鞋匠老婆说:“‘鞋’宇半边‘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鞋”的右边部分也是“难”字的右边部分,寓意做鞋匠这个行当已经注定了生活是艰苦困难的。而鞋匠老婆则回答他说:“‘鞋’字半边‘佳’。”意思是说“鞋”字的右边部分也是“佳”字的右边部分,意思是做鞋匠都可以有好日子。

    “难”和“佳”代表二人对处境不同的看法。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这是他们借着对“鞋”的不同演绎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同样的事物,由于观看者心态或心境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迥然不同。

    第二段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类似的演绎:鞋匠精心为老婆做了一双漂亮精巧的红色女鞋。老婆很高兴地穿上,并且说要为鞋取名字。她为两只鞋各取了一个名字,一只叫“难”,一只叫“佳”。并且,她还一边走一边说:“一步难,一步佳。难也一步,佳也一步。”

    “难”和“佳”好像这对夫妻一样夫唱妇随,相依为命。

    鞋是跟脚以及走路联系在一切的。我猜想安排男主角的职业是鞋匠本身就是电影的良苦用心——以鞋来寓意人生路。

    “‘难’之后就是‘佳’。”老婆对鞋匠说。艰苦岁月中夫妻俩借助文字的力量互相激励。

    其实,难与佳的关系,就是风雨与彩虹的关系。

    【心态与事态】

    心态是看不见的内部环境。

    事态是看得见的外部环境。

    看不见的事物不等于它不存在,也不等于它不重要或者没有影响力。

    比如空气,我们看不见,却决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它的重要性跟我们能否看见没有关系。

    看得见的部分往往由看不见的部分影响和支配。

    外部环境往往由内部环境决定。

    心态是因,事态是果。

    事在人为——事是人做出来的。好事是人做出来的,坏事也是人做出来的。

    心想事成——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决定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结果。积极的想法带来积极的结果,消息的想法带来消极的结果。

    所以,我们常说在管理当中“对事不对人”的模式,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标本兼治的有效做法是:既要对事,也要对人。

    因为,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事态,先要改变做事人的心态。

    上一组:开心辞典-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下一组:开心辞典经典语录摘抄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