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挽语挽联_经典语录_ 各位名人的挽联摘抄赏析【3】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挽语挽联_经典语录_ 各位名人的挽联摘抄赏析【3】

      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边缘,他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守在身边的三个孩子,握住坐在床边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在朱自清逝世一年后,毛泽东在名文《别了,司徒雷登》中,郑重颂扬了他,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许德珩挽朱自清说:“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冯友兰挽梁漱溟:“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启功挽梁漱溟:“绍先德不朽芳徽,初无意,作之君作之师,甘心自附独行传;愍众生多般苦谛,任有时,呼为牛呼为马,辣手唯留兼爱篇。”

      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认为:先生的姨妹张充和的悼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最确切的。

      1985年,胡风去世,除了海外,国内一片寂然,唯有聂绀弩诗见诸报端:“精神界人非骄子,沦落坎坷以忧死。千万字文万首诗,得问世者能有几!死无青蝇为吊客,尸藏太平冰箱里。心胸肝胆齐坚冰,从此天风呼不起。昨梦君立海边山,苍苍者天茫茫水。”聂还有一诗写胡风:“不解垂纶渭水边,头亡身在老刑天。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便住华居医啥病,但招明月伴无眠。奇诗仅止三千首,定不随君到九泉。”

      邓孟硕入狱后,叶小凤于某报上撰《狱中人语》,云:“幸得遇家人,方欷嘘相告,而狱吏传呼声,又如枝上黄莺,惊人断梦,仰视星月,凄然上窗,念得与世人同其所见者,惟此寒光耳。”

      谭嗣同认为:“天下为君主囊橐中之私产,不始今日,固数千年以来矣。然而有知辽、金、元之罪浮于前此之君主者乎?……马足蹴中原,中原墟矣,锋刀拟华人,华人靡矣,乃犹以为未餍!

      峻死灰复燃之防,为盗憎主人之计,锢其耳目,桎其手足,压制其心思,绝其利源,窘其生计,塞蔽其智术,繁拜跪之仪,以挫其气节,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书之禁,以缄其口说,而文字之祸烈矣;且即挟此土所崇之孔教,为缘饰史传,以愚其人,而为藏身之固,悲夫悲夫!”血脉偾张,声泪俱下,读其文可以想见其人矣!

      张勋复辟,黎元洪避难日本使馆。段祺瑞“再造共和”,继任总理,他亲至日本使馆谒黎,请其复职。黎以此次明令张勋率兵人卫,酿成巨变,应负全责,愧对国人,决心下野。黎通电语极痛切,系出于饶汉祥之手。此君长于骈体。通电之末,有警句云:“岂有辞条之叶再返林柯,附溷之花重登衽席。心肝俱在,面目何施!”

      秋瑾被捕后,山阴县令李钟岳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传世的绝命诗。

      李钟岳离任到杭州赋闲之际,每天反复念叨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两句话,对秋瑾之死深自内疚,竞至产生以身殉道之念,经常独自将密藏的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注视默诵”,泣为之下。在良心的自责下,他终于自杀身亡,距秋谨遇害尚不到一百天。身后萧条,几不能棺殓。

      闻道两宫将回銮,庆王奕勖由京城迎驾于开封,临行前问李鸿章:“中堂有何话说?当为代奏。”李氏日:“要说的话甚多,两官抵京后,当逐细面陈。惟老且病,不能久跪,将来召对时,可否破格赐坐,以便从容陈奏,请王爷先以此意代达。”然未等两宫回京,李中堂已病逝于京城。

      维新事败之后,光绪皇帝也被慈禧软禁在瀛台。瀛台三面环水,冬天水面结冰,光绪常偷着溜冰出去,又被门卫阻止。后来慈禧干脆命人将冰凿开。一次,光绪看《三国演义》,刚读几行便掷书长叹日:“朕且不如汉献帝也。”

      康广仁死后,康有为悲痛欲绝,说“余有折翼之痛”。写诗日:“夺门白日闭幽州,东市朝衣血倒流。百年夜雨伤神处,最是青山骨未收。”

      康有为生平得意门生,一为梁启超,一为谭嗣同。戊戌之役,梁氏得逃,谭氏遇难,康有为挽谭联云:“逄比孤忠,岳于惨戮,昔人尚尔,于汝何尤,朝局总难言,当随孝孺先生,奋舌问成王安在;汉唐党锢,魏晋清流,自古维昭,而今犹烈,海疆正多事,应共子胥相国,悬眸看越寇飞来。”时人叹为绝作。

      蔡锷病逝后,小凤仙即誓不欲生。鸨线频劝之,乃止。是晚,小凤仙饮刃自尽,其案置一绝命书,语极凄惨沉痛,内云:“妾与蔡君,生前则天涯远隔,死后或魂梦可依。”又云:“当日临别誓词,言犹在耳。今者君死,妾乌忍独生。或者精魂仍毅,飞越重洋,追随蔡君,依依地下为流寓之伴侣。如或不能,妾愿化恨海啼鹃,望白云苍莽中是我蔡郎停尸之所,夜夜哀鸣已耳。”

      胡适在1920年代中期,曾对他的朋友路易丝·甘尼特说:“今天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生在中国是不幸的,他们得到的太多太容易:他们让人推着很快地承担超过他们能力的责任——他们注定是要完蛋的。”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据报道,他说到这里“潸然涕下。于是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

      提到段祺瑞,不能不说“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天”,并写下了流传长久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但段祺瑞在事件中的表现却堪称良知未泯。“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琪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他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随后严惩凶手,自己引咎辞职,并且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王国维在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第三子王贞明)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1935年,中国最后一个帝师陈宝琛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他给溥仪的遗折上写道:“衔悲以入地。”

      汪精卫出走前一星期,去访问老蒋。蒋介石正感冒在床,见汪来,便叹口气说:“汪先生,你有所不知,这时候接受投降的条件,连喝杯开水的自由都会没有呢!”汪氏一听,和平无望,走为上策。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病死,留下一首绝命诗,题为《自嘲》:“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汪死后,日本军部用专机将其尸体运回南京,陈璧君生怕日后有人毁坟鞭尸,特地命令手下用5吨碎钢掺在混凝土里,浇灌在墓壳上,想以此保住其夫君尸身,没想到后来还是被炸开鞭尸了。

      汪精卫死后,南京伪政府推举陈公博为“国府主席”,继任“行政院长”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陈公博坚持在最高职务上加个“代”字,理由居然是:“现在汪先生走了,人亡政息,这台戏也该结束了。我来继承汪先生的职位,是来办理收场的,而不是来继续演出的。”显然,陈公博已看出日本败局已定,南京伪政府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告别溪口,蒋经国追忆说:“极目四望,溪山无语”,当时“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日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

      1947年,《改造日报》的记者陆立之前往东京,寻访到郭沫若的妻子安娜。眼前的惨景使陆立之大感惊诧:家徒四壁,空无一物,全家仅靠一点山芋充饥。见到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安娜涕泪交流,哽咽难语,只能断断续续地泣诉:“鼎堂他不应该是这样。自从他走了之后,我们,我和孩子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他却音信全无,把这个家全忘了。如果说是战争阻隔,信息不通,这也是借口胡说,这里还是不断的有中国人的消息,我就读到过他回去后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在轰炸中来去》,说自己光荣地见到了蒋介石。”

      陈布雷临终前写了12封遗书,皆未披示出自己自杀的真正原因,只是煞费苦心地考虑如何死得“得体”,并处处替蒋介石开脱,他一再强调:“身心之疲弱无能复至此,其终于出此下策。”

      在给蒋介石的遗书中,他这样写道:“读公昔在黄埔斥责自杀之训词,深感此举为万万无可谅恕之罪恶,实无面目再求宥谅,纵有百功,亦不能掩此一眚。……书生无用,负国负公,真不知何词能解也。”信末署“部署布雷负罪谨上”。

      1957年,“反右”运动如火如荼,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北京城到处是毁墙的炮声。有一天,梁思成进城去瞅了瞅,发现地安门已经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听说正拆广渠门,急忙赶去,发现已经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毁城的大军正向北京最后的两个城门进军——崇文门和西直门-1957年时最后两个有瓮城的城门。梁氏流泪了,他要去找周恩来,并痛切陈词:“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1966年8月27日,千家驹绝意在“鬼见愁”跳崖自杀,未果。其妻获知此事后,泣言道:“我这次被红卫兵打得头破血流,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听到你自杀,我才真的哭了,你怎么可以去死呢?你死后,我们怎么办呢?你还有老母亲,有我,有孩子,教我们怎么生活下去呢?”千家驹听罢,痛悔不已,坦言道:“本来,蚂蚁尚且贪生,一个人非万分无奈,谁愿意好端端去死呢!

      我不是一个胸襟狭窄的人,如果不是出于万分痛心,万分悲愤,是决不会出此下策的。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自杀的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名教授、名演员、名大夫、名作家、名记者,何止千千百百。在我的熟朋友中就有老舍、翦伯赞夫妇、范长江、金仲华、邓拓、孟秋江……等人。孰无父母,孰无兄弟,孰无儿女,孰无亲友,他们生也何罪,死也何辜!”

      批林批孔运动一起,吴宓便宜称“宁可杀头,也不批孔”,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1978年,吴宓被遣返回老家,住在他年老的妹妹那里,眼睛已经看不见,加上腿又伤残,步履维艰,不胜痛楚,竞致卧床不起,神志也一天天昏迷,他最后的声音只是渴了就喊饿了就叫:“给我水喝,我要吃饭,我是吴宓教授。”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