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认识佛教文化_一品句子

    发布时间:2019-11-02 点击:

    认识佛教文化_一品句子

    信佛之人,要经常扪心自问,是否做到:

    (一)要有因果的观念:不借公务之便而贪污诈欺、假公济私、收受贿赂、强取豪夺、威胁利诱等;凡有所得,悉数归公,一丝不苟。

    (二)要有忍耐的力量:受责不抱怨,遇难不推诿,要任劳任怨,一切想当然尔。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担当,才能负责。

    (三)要有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要乐在其中,遇事不推托,不以磨人为乐,要给人方便,给人服务,此即是敬业。

    (四)要有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谢老板提供工作机会,感谢同事,部属协助我们工作等,有了感恩的心,不论多忙、多累,都会欢喜地去做。

    因此,发心学佛以后,除了受持净戒外,更需进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广修善业,并以“八正道”为生活的准绳。所谓“八正道”,即正当的见解、正当的思维、正当的语言、正当的职业、正当的生活、正当的禅定、正当的忆念、正当的努力。“八正道”是人间生活的依循,我曾据此为人间佛教写下“生活律仪百事”,今天借此机缘,提供给各方参考:“密行百事”是记录善恶功过的对照表,是端正言行的一面明镜,是洗涤业障烦恼的法水,是治疗身心病痛的良药,是指点光明前途的老师。密行是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是人间佛教行者应该持守的生活律仪,懂得实践密行,生活就能得到净化、升华。

    总之,能将佛法糅合在现实生活里,于平时待人处事、人我互动往来中,懂得克己复礼,自我修心养性,一切行事如法如仪,对人尊重包容、不侵犯他人,这就是“止持”戒律;若能进一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帮助、给人利益,这就是“作持”,这也是真正奉行“人间佛教戒学”的最佳典范。

    四、戒的终极——人格完成,菩提圆满自古以来,世间伟大人格的养成,大多是在宗教中完成。甚至各种艺术、戏剧、文艺创作,也都因宗教而登峰造极。可以说,宗教辉煌了人类的文明史,也提升了人类的素质。而宗教之所以能够全方位地培养人格,高贵心灵,就在于戒律的制订与持守。

    世界上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有其应持的戒律。佛教的戒律讲究修身做人,所谓“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佛教认为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进一步开发内心的光明智慧,悟证最高的真理。因此,一个佛教徒皈依三宝以后,都应该进一步求受净戒,因为戒是学佛做人的根本:戒如良师,能够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戒如轨道,能够规范我们的身心行止;戒如城墙,能够帮助我们抵御五欲六尘盗贼的侵袭;戒如水囊,能够涤去我们的尘垢热恼;戒如明灯,能够照亮我们的前途光明;戒如宝剑,能够断除我们的贪心欲念;戒如璎珞,能够庄严我们的道德人格;戒如船筏,能够度脱我们到达涅槃的彼岸。

    戒律的精神,在于慈心不犯,当初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就是坚守净戒、慈悲护生的精神体现。此外,小沙弥“宁持戒而舍生命,不破戒法而苟活”、僧群法师“宁渴而死,不赶折翅鸭子”、智舜禅师“割耳救雉”,乃至古人“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甚至现代佛光会员守法、守戒、守时、守信的典范,在在都散发出戒德的芬芳。

    佛教的戒律,像青莲花一般芬芳,而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戒香芳馨遍世间,名闻满十方。如《戒香经》说:“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沈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

    在佛教里,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订五戒、菩萨戒等许多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例如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就是以“持戒第一”而闻名,乃至开创南山律宗的道宣大师,也以持戒精勤而被誉为“戒香芬洁,定水澄奇”。

    佛教的戒律当中,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若以五戒配五常,即:不杀生日仁,不偷盗日义,不邪淫日礼,不妄语日信,不吸毒日智。

    在佛教的道德标准里,以五戒十善的规范,健全人格;以圣贤济世利人的胸怀,升华道德;以菩萨般若空慧的真理,明心见性。因此,举凡出于利众的悲心,且不违背世间礼法和菩萨饶益有情的大乘精神,都是我们完成人格,圆满菩提的资粮。例如:布施结缘、不念旧恶、惭耻美德、守护六根、不请之友、权巧方便、利乐有情、普同供养、四恩总报、弘法利生、尊重包容、心意柔和、爱语赞叹、守护正念,不做焦芽败种,等等,都是具足佛教善美净戒的道德标准。此外,学习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发菩提心,不舍弃五逆十恶众生的救度,这就是佛教最究竟圆满的道德,也是我们应该奉行的菩萨戒法。

    由于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因为是自发性的遵守戒规,乃至自发性的发露忏悔,因此能从心灵的净化,进而升华道德人格。所以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能守戒,则家庭就有规范,社会也有法制。

    诚如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为哲学之母,救世之仁;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佛学不仅可补科学之偏,还可补法律之不足;法律制裁于已然,佛法防患于未然。一个国家,只要上游的河流清澈,下游自然不会受污染;佛教从事社会教化,正是做着净化上游的工作。因此,面对当前社会乱象丛生,有人忧心之余主张“乱世用重典”。其实法律的制裁虽能恫吓于一时,却不能杜绝犯罪于永远;唯有持守佛教的戒律,体现慈心不犯、以法摄众、以律自制、因果不爽、忏悔清净等教义,才能确实改善社会风气,这也是人间佛教责无旁贷的使命。

    正是有鉴于人间佛教不能不关心社会问题,因此国际佛光会自一九九二年成立后,即与佛光山发起一系列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运动”,包括“慈悲爱心人”、“七诫运动”、“三好运动”、“把心找回来”,等等,透过活动传播佛法来改善社会风气,净化世道人心,同时也让佛光会员借着参与“净化人心、佛化世间”的活动,以实践利济群生的菩萨道作为自己“完成人格,圆满菩提”的修行。

    每次活动,我都亲自撰写活动的宗旨、精神,以及提供会员实践的一些生活性佛法。多年来已经和我在佛光会创会之初写下的“佛光会员四句偈”、“七灭诤法”、“会员信条”,以及前年所作,专供僧信二众修行自勉之用的“人生百事”等,成为佛光人共同持守的“人间佛教现代律仪”。以下一一列举,提供参考:

    【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一)七诫运动内容:1.诫烟毒、2.诫色情、3.诫暴力、4.诫偷盗、5.诫赌博、6.诫酗酒、7.诫恶口。

    意义:佛光会为了净化人心,建立祥和社会、杜绝毒品泛滥、敦厚伦理道德、创造全民安和乐利的生活,特别举办“净化人心七诫运动”。此运动是没有期限的“扫毒净心”救国救民运动,如果违犯此七诫者,非正信佛教徒。

    【(二)三好运动】

    内容: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意义:佛教讲“三业”,就是指身、口、意三者。三业有善业、恶业,三业净化,自然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如此人生必然前途光明,所以人间最美是三好。佛光会为了让会员净化身、口、意三业,特别提倡“三好运动”,即“做好事”——把侵犯伤害的恶行,换成利益大众的佛行;“说好话”——把嗔恨嫉妒的恶口,换成柔软赞叹的佛口;“存好心”——把愚痴的邪心,换成慈悲智慧的佛心,以期体现人生福慧圆融的美好境界。

    【(三)把心找回来运动】

    内容:爱惜生命,惭愧感恩;自然保育,节约惜福;知足不贪,拥有圣财;找回真心,无限美好。

    意义:佛经讲,人的身体就如一座村庄,住有眼、耳、鼻、舌、身、心。心是主宰,掌控着五根的活动,心能安住,身才能安宁。佛光会为了让社会大众“把心找回来”,特别举办一系列活动,呼吁大家要尊重生命、关爱社会,尤其每个佛光会员都应找回自性中的慈悲心、感恩心、惭愧心、菩提心,以实践“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为修行,这就是奉行“作持”戒。

    【(四)慈悲爱心人运动】

    内容:慈悲爱心,走上街头;救心救国,全民运动;去除十恶,修身齐家;日行一善,共成净土。

    意义:国际佛光会为使人人“心灵净化、道德重整、找回良知、安定社会”,特别发起“慈悲爱心列车”活动,所有佛光会员都是当然的“慈悲爱心人”,大家深入大街小巷,路边广场,甚至以街坊邻居为对象,不断散播慈悲、爱心的种子,唤起人人“日行一善,多讲好话,多做好事”,期能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人间净土,共创“祥和欢喜”的社会,同享“圆满自在”的人生。

    活动倡导的内容以效法过去菩萨精神的“五十三参行事”为准则,所以下列的“现代善知识五十三参”,已成为慈悲爱心人的传家之宝。

    上一组:修心禅悟_一品句子 下一组:英语谚语短句_经典谚语_一品句子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