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外国文学名著推荐【《老人与海》经典片段摘抄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外国文学名著推荐【《老人与海》经典片段摘抄

      【《老人与海》:一场扣人心弦的硬汉之旅】

      【作家小传】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作家,“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因其笔锋犀利冷峻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其代表作有小说《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凭借《老人与海》获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1899年7月2旧,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郊外一个医生家庭。童年的海明威聪明好学,兴趣广泛,成绩优异。母亲一直希望海明威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海明威却继承了父亲的冒险精神,喜欢打猎、钓鱼、露营等。高中毕业后,海明威在《星报》当了六个月的实习记者,受到好评,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富有冒险精神的海明威怀着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他身上至死还留下一些无法取出的弹片。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此后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小说。

      1928年,海明威离开巴黎,先后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定居,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享受着安逸的田园生活。1933年秋天,海明威随一队狩猎的旅行队到非洲狩猎,猎物大多为象、狮子等陆栖的大型动物,以这次非洲经历为素材,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可是,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那颗硬汉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活跃在欧、亚战场上。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六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身受重伤,痊愈后仍坚持深入敌后采访。“二战”结束后,海明威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在一次狩猎中,他先后遭遇两次飞机失事和一次森林大火,严重的身体创伤令他无法到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由于多种疾病缠身,海明威无比痛苦,精神抑郁,1961年7月2日,这位蜚声世界文坛的硬汉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颗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坛巨星陨落了!

      【作品导读】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小说中老渔夫的原型,是海明威在当地认识的一个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新的渔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1930年,海明威所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鱼,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这段故事。当时这件事触动了海明威敏感的写作嗅觉。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哈瓦那郊区别墅萌生了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的念头,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就完成该小说。四月份他把初稿让拜访他的好友们看,博得了好友们的一致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1952年9月,《生活》周刊刊出了《老人与海》的全文,售出了531万多份,后来发行的单行本也很快销到了十万册。凭借《老人与海》,海明威获得了1953年度的普利策奖金,并且主要由于它的成就而荣获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在艺术技巧上的突出特色有:】

      (1)按时空顺序讲述故事。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而海上捕鱼、归航浓缩在两天内进行。小说在叙述老渔夫桑迪亚哥与孩子马诺林的一系列海上冒险经历时,是按自然的时空顺序来进行的,从出海、捕鱼、归航、被鲨鱼追、拖着大鱼骨回来,时间、空间都在变化,这样的叙事思路易于读者抓取小说的主要情节。

      (2)简洁明快的对话描写。小说情节的推动依靠对话描写。行文的对话描写,没有雕饰,没有用大量的长句,也没有用生涩的词语,都是生活化的常态呈现,但却尖锐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捕不到鱼的焦躁,被奚落的无奈,对一定能捕到大鱼的信念,捕到大鱼的喜悦,被鲨鱼围攻的抗争等,都通过对话表露出来。

      (3)缓急相间的叙事节奏。小说开篇叙事节奏舒缓,流淌着一股懒洋洋的捕鱼业不振的气息。才到海上捕鱼时,叙事的节奏也缓慢,等到捕到大马林鱼乃至遇到鲨鱼跟踪、围攻时,叙事的节奏一步步急骤起来,连读者的心都被吊到了嗓子眼,及至回到港口,叙事的节奏又舒缓下来。这种明晰的节奏感,使得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过了一把冒险瘾。

      【故事与人物】

      《老人与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桑迪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孩子马诺林是桑迪亚哥的忘年交。老渔夫接连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村里很多打鱼的人奚落他,但是在马诺林的眼里,桑迪亚哥是最好的渔夫。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八十五天一早一起出海。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桑迪亚哥已经放下鱼饵。正当桑迪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沉入水中,他断定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反而慢慢游开去,老人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人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他们对抗着。

      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并想到了马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

      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大马林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被杀死,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开始抢吃鱼肉。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他们了。

      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

      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捕鱼,孩子说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老人与海》赋予了各种形象以象征意义。作者把大海描写成女性,外表温柔的她,却有着无穷、强大的力量;在老人内心,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狮子意象在《老人与海》中具有独特地位,它分占五处,尽管着墨不多,但狮子有自己独特的自信和威严,令人敬畏,这一意象丰富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桑迪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人物的象征,他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作者通过塑造桑迪亚哥的形象,热情赞颂了具有“硬汉”精神的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精彩片段】

      鲨鱼飞速地逼近船梢,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候,他用鱼叉朝下猛地扎进鲨鱼的脑袋,正扎在它两眼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笔直通到脑后的那条线的交叉点上。这两条线实在是并不存在的。只有那沉重、尖锐的蓝色脑袋,两只大眼睛和那嘎吱作响、吞噬一切的突出的两颚。可是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把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他扎它,并不抱着希望,但是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眼睛里已经没有生气了,跟着它又翻了个身,自行缠上了两道绳子。老人知道这鲨鱼快死了,但它还是不肯认输。它这时肚皮朝上,尾巴扑打着,两颚嘎吱作响,像一条快艇般划破水面。它的尾巴把水拍打得泛出白色,四分之三的身体露出在水面上,这时绳子给绷紧了,抖了一下,啪地断了。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片刻,老人紧盯着它。然后它慢慢地沉下去了。

      “它吃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出声来。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许多绳子,他想,而且现在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其他鲨鱼也会来的。

      他不忍心再朝这死鱼看上一眼,因为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鱼挨到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可是我杀死了这条袭击我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登多索鲨。天知道,我见过一些大的。

      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这条登多索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

      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

      【赏析】

      这个片段运用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老渔夫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在和大马林鱼苦斗了那么长时间后,他依旧可以勇敢地杀死前来撕咬大鱼的鲨鱼,这种勇者风范确实令人佩服。“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既是老渔夫桑迪亚哥的坚定信念,也是《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所在。

      【“迷惘的一代”】

      《太阳照常升起》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在一次撤退时,亨利被误认为是擅离职守的军官而险些被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亨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

      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亨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深刻地指出亨利和凯瑟琳的幸福是被战争推向毁灭深渊的。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讲述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的故事。乔顿志恧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生命。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