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发布时间:2019-10-25 点击:

    语不惊人死不休

      【1】、 1842至1843年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制造轮船火炮之术、练兵养兵之法,并明确提出攻克西方侵略者的策略是:“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未款之前,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彼时,国中无人附和,是书思想可谓隐而不彰;倒是传人日本后,发用盛大。无怪乎日本学者为此大发感慨:“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用,反为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

      【2】、 1898年4月,康有为在广东会馆发表演讲:“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他血脉偾张地疾呼道:“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3】、 1903年,邹容写成《革命书》,他宣称革命是“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伟大行动。他认为献身革命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老年、中年、壮年、少年、幼年,无论男女,都要“相存、相养、相生活于革命”。

      【4】、 孙中山说:“革命之名词,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之不鲜矣。其在欧洲,则十七、十八世纪以后,革命风潮遂磅礴于世界,不独民主国惟然,即君主国之所以立宪者,亦革命之所赐也。”

      【5】、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蔡元培发表就职演说,此即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氏与北大学生约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二是砥砺德行,“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心励人”;三是敬爱师友,“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6】、 1923年1月29日,孙中山在《申报》五十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他说:“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

      【7】、 自辛亥革命以来,鲁迅经历了太多的“革命”,他往往将这种“革命”视为假革命。他认为:革命前是奴隶,革命后反而成了奴隶的奴隶了。因此,他主张一切都得从头来过,应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他反对把革命描述为非常可怕之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他强调道:“革命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

      【8】、 胡适说:“革命往往多含一点自觉的努力,而历史演进往往多是不知不觉的自然变化,因为这方法上的不同,在结果也有两种不同:第一,无意的自然演进是很迟慢的,是很不经济的,而自觉的人工促进往往可以缩短改革的时间。第二,自然演进的结果往往留下许多久已失其功用的旧制度和旧势力,而自觉的革命往往能多铲除一些陈腐的东西。在这两点上,自觉的革命都优于不自觉的演进。”他坦言:“我们是不承认有什么根本解决的。世界上两个大革命,一个法国革命,一个俄国革命,表面上可算是根本解决了,然而骨子里总逃不了那枝枝节节的具体问题:虽然快意一时,震动百世,而法国和俄国终不能不应付那一点一滴的问题。我们因为不信根本改造的话,只信那一点一滴的改造,所以我们不谈主义,只谈问题;不存大希望,也不致于大失望。”

      【9】、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10】、 第一个提倡“自改革”的是龚自珍,其名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所谓“史”,从广义上说,亦即国学——吾族所传承积累之文史哲学。可龚自珍却未曾预见这个历史的悖论:“去其史”者最积极的,竟是中国人自己。

      【11】、 王茂荫是晚清朝中为数不多的精通经济问题的官员,他敏锐地认识到货币的价格和价值相分离的特征,并上升到“以实论虚”的理论高度,即坚持货币的金本位。他是《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他有一句名言:“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

      【12】、 孙家鼐说:“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

      【13】、 张之洞说:“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

      【14】、 康有为有《草堂示诸子》诗云:“圣统已为刘秀篡,政家并受李斯殃。大同道隐礼经在,未济占成易说亡。良史莫如两司马,传经只有一公羊。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

      【15】、 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16】、 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17】、 新文化运动时,柳亚子响应反孔言论,主张“非孝”,说父子应以兄弟相称。他写诗给儿子柳无忌:“狂言非孝万人骂,我独闻之双耳聪。略分自应呼小友,学书休更效尔公。”他还进一步主张废除伦常,在一首诗中说:“共和已废君臣义,牙彗羞他说五伦。种种要翻千载案,堂堂还我一完人。”

      【18】、 五四运动时,年甫而立的李大钊对世界充满了乐观的展望:“只要你心中的光明不灭绝,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 康有为写出《大同书》后,秘不示人。他解释说:“方今为‘据乱’之世也,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青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20】、 蔡元培自述:“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21】、 陈独秀为《新青年》撰写发刊词,内云:“……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22】、 五四期间,陈独秀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提出“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稍后,谈到“政治的民治主义”的时候,他又重申:“我们既然是个‘自由民’,不是奴隶,言论、出版、信仰、居住、集会这几种自由权,不用说都是生活必需品。”

      【23】、 陈独秀认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有二: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

      【24】、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参加,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孙总理宣读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这篇总理训词后来成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座右铭,为历届学员所熟诵。

      【25】、 孙中山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26】、 李大钊说:“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最艰难的时候改造国运。”

      【27】、 丁文江最恨靠政治吃饭的政客,他说:“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

      【28】、 张爱玲说:“出名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29】、 王国维曾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因为政治家只能谋求物质利益,而文学家则可创造精神之利益,“夫精神之与物质二者孰重?物质上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利益永久的也”。

      【30】、 鲁迅说:“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他轰走了。”

      【31】、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这是一所专为农民办的学校,陶氏在礼堂前曾撰写一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还有一副系赠新安小学同志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2】、 1931年,梅贻琦在清华大学的就职演说中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33】、 鲁迅曾对时有恒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又云:“我从别国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

      【34】、 梁实秋说:“我生平最服膺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

      【35】、 郁达夫谈鲁迅之死:“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36】、 193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演讲:“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人世悲惨之境地,在这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蒋介石又发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37】、 胡适当年曾感慨:中国有古训“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应该再加一条“时髦不能跟”。此语后被李敖袭用。

      【38】、 周玉山道:“资用有节,终必受用。临事惜财,亦能误事。”

      【39】、 张小帆说:“用人之道无他,信赏必罚而已,有功不赏则解体,有罪不惩则益肆。”

      【40】、 徐悲鸿论画有“五诀”,即:“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之可采者融之。”

      【41】、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弛骤之,呜乎,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42】、 顾颉刚认为:中国的古史是一篇糊涂账,相互抵牾之处在在皆是。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里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迨至孟子时俨然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顾氏称这种现象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43】、 钱穆认为:“中国人则注重于一种最杰出而又最变通之人格,此种人格,既广大,亦平易,而于广大平易中见杰出。”

      【44】、 抗战期间,宋美龄在美国参、众两院演说,并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看人挑担不吃力”。她说:“我们不要忘记在全面侵略最初的四年半中,中国孤立无援,抵抗日本军阀的淫虐狂暴……中国国民渴望并准备与你们及其他民族合作,不仅为我们本身,且为全人类建设一合理进步之世界社会,这就必须对日本之武力予以彻底摧毁,使其不能再作战,解除日本对于文明的威胁。”

      【45】、 1945年8月14日深夜,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翌日中午,蒋介石即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了“以德报怨”的广播讲话,声称“不念旧恶和与人为善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至高至贵的德性,中国将对日本帝国的八年侵略战争以德报怨”。

      【46】、 建国之初,柳亚子甫抵北平,颇感失落,不免牢骚满腹,尝赋诗道:“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骥。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传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毛泽东读后,于1949年4月29日写下那首名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当天中午就让秘书田家英送交柳亚子,诗云:“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47】、 钱钟书说:“西方的大经大典,我算是都读过了。”他有一句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