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发布时间:2019-11-24 点击: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_一品句子网

    1、 无论被别人敬养还是舍弃,都不得意也不生气。

    2、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身性中万法皆现。——《坛经一阡悔第六》

    3、 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增一阿含经》卷十六,高幢品

    4、 ​“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和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5、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我们又何必太认真呢?我们赤条条地来到世上,最终也将赤条条地离去,既然这样,不妨把一切不幸都看成一种难得的体验,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们应该为能在有生之年体验末日而感到幸运。

    6、 野干称狮子,自谓为兽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长阿含经》卷十一,《阿耨夷经》

    7、 快乐工作,工作快乐,天天如此,何须周末。

    8、 道不虚行,如风偃草。缘不虚应,似镜临形。——《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9、 佛教为什么既是宗教、哲学和科学?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佛教的真理分为两种,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两种,轮回与涅槃。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轮回。涅槃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两种,世间与出世间。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世间。出世间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佛陀的法教有两种,教法与证法。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教法。证法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天天禅语】好人愈多,苦难的人会愈少。

    11、 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内在的充实,真正值得人们追求的,是灵魂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

    12、 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13、 企业摘下冠名铭牌,会不会要求清华退冠名费并付违约金? 我认为不会。理由有二:其一,企业曾经宣称要支持清华的教育事 业,企业对清华教育的最好支持,就是让清华既能获得紧缺的教育基 金,又能保持尊严;其二,企业的宣传效果已经大大超过预期,想赚 的都已经赚到了。

    14、 佛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仅有精深的禅理,也蕴藏着玄妙的哲理,可以开发人们的心智,涤荡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进入超脱的自由世界。

    15、 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则法增长,无有损耗。《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

    16、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人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为人处世不张扬。

    17、 随分随力,涓滴爱心可累积成就大业。

    18、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9、 【天天禅语】以虔诚的心为人群付出、尽一分力量,功德就很大。

    20、 我说业即是思,因为由于它的意愿,人们才会通过身口意造业。《增支部》

    21、 想想就是这样,我们大多数的人往往是“有一缺九”——当他有一百万 时,就会想:只要我节省一点、努力一点,再赚个九百万,我就可以凑足一 千万;有一千万时,他又会想赚足一亿,内心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22、 人还是要“见外”一点好,保持一些距离,要不女人一旦成为内人,就真的会很累,内即累也。男人一旦成为丈夫,连一丈之内的事他都会管,还振振有词美其名日:这是因为爱你。

    23、 【修行的次第】1可以这样归纳为:思想-言辞;言辞-行动;行动-习惯;习惯-性格;性格-命运。2相对应是三无漏学:戒定慧。戒--思想、言辞、行动;定--习惯、性格;慧--命运;3同时具备了,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六度也是展现在思想(念头),言辞,行为,习惯,性格,命运里。见斯者明。

    24、 造化真是神奇,连一块石头都要精雕细琢。从形态到精神, 从味道到气息,一块石头有一块石头的不同。自然有我们无法企及的 想象力和智慧。人世间的一切均被造化预设,你必须到自然中去,用 心灵与之对接。唯灵魂与自然合韵,才能拥有和谐幸福的人生,才会 拥有高质量的生命。

    25、 大乘行者是以在家为主的。(当代)印顺《华雨香云》

    26、 不负债及悭,斯名为下乐;有财行布施,此名为中乐;身口意业净,智慧乐多闻,此则为上乐,慧者之所行。《佛般涅槃经》卷中

    27、 随缘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觉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能 够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时审时度势,在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 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28、 【最有禅意的句子】受人折磨,能注意不折磨他人,也是增添一分智慧。

    29、 生活的禅法是与命运一起进行,从困惑迷茫中突围,因为心头的执着与分别,我们不回避与逃避任何痛苦,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平心静气的去迎接那些违缘。协调好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看破才自在。

    30、 钱财本是身外物,身外之物当然就有聚散的时候;因此,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

    31、 【禅语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会遇到类似乐曾禅师遇到的事,但我们 的心情如何、态度如何呢?我想大多数人会高呼倒霉,然后接连几天情绪 低落。

    32、 做人不要争“一口气”,而是多“一点志’’。

    33、 【天天禅语】能将“辛苦”视如“幸福”,就能甘愿而不会累倒。

    34、 【禅语感悟】 对于赵州禅师来说,日常的生活就是禅法,吃饭睡觉都是修禅;对于 那位初学者来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他领悟不到其中的 真味。

    35、 平凡绝非浅陋,绝非自甘平庸,更不是不思进取。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承担了责任,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平凡人也同样具有魅力,平凡人同样也是高尚的人。

    36、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用心就是专业。

    37、 【知识与智能】 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能。

    38、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39、 不要担心载重,只要把稳方向盘,任何车都能开。当别人到达的同时,自己也到达了。

    40、 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可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41、 法界之内,“南无阿弥陀佛”的旗帜插到哪里,哪里便是佛的领地。现在这一面旗帜已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我的心便是佛的领地了,何其幸福。

    42、 磨砻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蓄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宋)灵源清禅师《笔帖》(《禅林宝训》)

    43、 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对生命的爱心。对生命生起爱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如果具备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长期吃素,这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大宝法王说:“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放生其实就是无畏布施。

    44、 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

    45、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46、 乐者必受苦,苦者苦转胜。《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

    47、 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佛法斯亦然,利养故灭尽。《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48、 英国著名牧师菲恩说:“为了别人,请把你手中的蜡烛点燃,照亮别人 的同时,最先被照亮的,肯定是你自己!”浅而易显的道理,有时在生活中 往往被人们疏忽,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方可感到真实可信。

    49、 拥有时爱惜,失去时便洒脱放手。对心爱之物不执著,即使心有不舍,也绝不为此生怒生恨。明云禅师的修养可谓非常深厚。

    50、 树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叶,甚至是光秃秃一条,点缀几片叶子而已;长大了,才分枝发权,枝叶繁茂。越是初学的人,越要一门深入;所学深入坚固,则不妨广博,如树分枝成冠,蔚成庄严。

    51、 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二,二庄严品

    52、 以宽广的欢喜心,接受过去所写的人生剧本。

    53、 【最有禅意的句子】修行不只有耐力,还要耐怨,才会圆满人格。

    54、 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够的,因为此生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在无数流转的生命里,不过是个片段罢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开端,我们为何不去做对死亡和来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一无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没有对死亡的准备。

    55、 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如是二俱舍,普入佛功德。《华严经》卷十三,须弥顶上偈赞品

    56、 天地万物的奥妙,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怎样体悟自然之道?佛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

    57、 坚定的信心,是成就佛道的起点,是成就功德的基础。

    58、 人有一种本性,总是趋向于自我保护,相信“我”,甚至放纵“我”,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自以为是。“作茧自缚”便是指我们常常像蚕蛹一样,忙不迭地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把自己牢牢地困在里面。“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这是世界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的悲剧。

    59、 生活的禅法在于对苦的认识与消除,去面对,去改变,生活里不必要偏执的去否定生活的苦,或者是痛而不觉。生活的禅法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能从各方面去了解它的客观,践行它的改变,用一种生命的活泼智慧,达到超越烦恼,对生命的一种希望与光明的认识,从而把握生活。

    60、 细水、柔风、游鱼、飞鸟、绿树,好一幅恬雅幽静的山水田园画!在这一片和谐之象中,所有的一切却都相依相存,缺少其中任何一环,美丽都会大打折扣,就像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段之间,都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因果相承。处在这因缘果报中的众生,都必须有所承担,才有机会修成正果。

    61、 在“众生皆有佛性”的基础上,佛家又提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观念,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众生平等”四字不啻于一声惊雷,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觉醒。

    62、 在挫折的丛林中行走,尽管辛苦、彷徨、迷茫,甚至痛苦、无助、焦灼,但仍应前行不止。当透过重重迷雾,到达丛林的尽头时,那种极致喜悦便会由心中生发:原来,挫折的滋味是这样甘美。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以无生法不可得故,离攀缘故,不得法忍,得无所得,无得无失,是故言得无生法忍。《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64、 很多时候我们做人失败,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和自察,反而对他人投入了丰富的鉴别和想象。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糊里糊涂;对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一清二楚。其实我们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使我们进步和成功。

    65、 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许、自我的目标。(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6、 人生在世,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我们应感恩生活的赐予,惜缘惜福,看淡生命中的得失成败、荣辱对错,不再与纷纷扰扰的红尘琐事纠缠,珍惜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以清净与欢喜之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才能拥有自在洒脱的人生。

    67、 备圣财信财、戒财,惭、愧为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法句经》卷上,笃信品

    68、 因此生彼,若无此因,便不生彼;因此有彼,若此灭者,彼便灭也。所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无明灭,则行便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中阿含经》卷十一,《频婆娑罗王迎佛经》

    69、 大智慧往往隐藏于普通的生活中,要用心观察,用心体会。

    70、 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是适时取舍的,他们清楚幸福需要有辨别的眼 光,更需要勇气去放弃,心灵背负太重负担的人是没有办法走得太快的。

    71、 佛言: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和,当顺礼度。《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佛告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五分律》卷十二

    72、 【天天禅语】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一生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73、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该天亮时天就亮了;不管你热爱不热 爱,该歌唱时就唱了。早晨总是那样终于职守,绝不独享朝霞、私藏 鸟语;早晨总是那样无私,从不吝啬光明和旋律。有理由向早晨学 习,学习她的恒常,学习她的胸襟,学习她的豁达与博爱。

    74、 地大水火及风大,四大犹之如虚空.能知此等皆平等,勇健乘空千亿界。《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三

    75、 但行不学,十有九到;但学不行,十无一到;学行两全,十修十到。(明)慧经《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二

    76、 人的一生之中充满了各种诱惑:高不可攀的地位是诱惑,轻松赚钱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欢畅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时髦的衣服、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诱惑……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生命的旅途中,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诱惑在等待着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异常艰难,目标越是远大的人,面临的诱惑也越多、越大。

    77、 汝等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若眼见色时,莫取随形好,……当受持眼律仪。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65经

    78、 忙中要有秩序,才不会忙中生乱,忙中出错。秩序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小计划的制订和落实: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做的事记下来,并安排好做每件事的时间,这样就能对照记录一条一条去做。二、重要的事情要事先做好安排,可利用闹钟或手机等工具提醒自己。三、将事情分门别类,先做关键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适当延后。现代人,并非高速运转的现代机器,不如在纷乱中保持一份从容,张弛有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79、 道字下有分“寸”,才能“导”人向善就理。

    80、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确实不应该贪得无厌,否则很容易被生活所累。

    81、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82、 人们为名付出很多,甚至不惜失去自我,却忘了去分辨真名声与假名声、好名声与虚名之间的区别,以至于求了一辈子,最终只换来一生的伪饰和不自由。

    83、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84、 【天天禅语】教而学,学而做,做才说。

    85、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86、 一切众生实成就不思议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文殊说般若经》

    87、 对狡猾者要狡猾,对老实人要老实,对动摇者要坚定。这是过去的遗训。(宋)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88、 平静的心最有力,喜乐的心最有营养,利他的心能成就一切事业。

    89、 寻找真爱既需要信念,也需要行动力。两者体现在:一、对真爱抱有坚定而执著的信念,要相信真爱总有一天会来临。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爱情,做到宁缺毋滥。不适合自己的爱情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会浪费自己的青春和感情,给自己造成伤害,使我们丧失对真爱的感悟力。最终,伤痕累累的我们可能没有信心再去尝试爱情,从而错过真爱。三、一旦捕捉到自己的真爱,就要勇敢说出来。不要让羞怯或自尊阻止爱的表达,爱不能将就,更经不起蹉跎和等待。

    90、 出离需要的不是勇气与决心,而是所有的善意与清醒。我们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尘荣辱,其实都不过是一场戏。一个修行者要有足够的禅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径,看云林绿野,落雁平沙。

    91、 【清雅基地】【禅理即心理】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92、 【佛心禅语】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打开,不让任何的外在条件来打扰我们,那么 一切的烦恼与痛苦,也都不存在了。

    93、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呵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呵责或虽呵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

    94、 中国禅宗提倡“即心即佛”,是说心本身就是佛;“非心非佛”表示无心也无佛,这种心境就是佛的心,因此,“非心非佛”的意思其实相同于“即心即佛”。慧勤禅师引僧人进入的境界是万物皆空,无差别无对立的境界。

    95、 绝思绝虑,任心自在,无忧无虑,坦坦荡荡,坐卧随缘,就是佛的妙用。——道信禅师

    96、 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能尽人事。

    97、 寝前一省--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之道,我辈寻常凡人,做不到一 日三省,每夜寝前一省还是很有必要。行走世间,混迹凡 尘,心灵难免受损,修复成为必要。若不知不觉,未加及时 修复,日复一日,心灵必会面目全非。俗语云:小洞不补, 大洞一尺五。再怎么匆忙,睡前都要抽出时间,自省自修一 番,免教人生留撼。

    98、 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少室六门》

    99、 一切诸法由因缘生故,不由自能生,自他并不成就故,名无生性。(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100、 身在俗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想做到心安身安,需要我们转换对生活的态度,持一颗清静的心,将眼前的每一件事兰5做修行,把生活和修行结合起来,在忙碌中实践并体验生活。

    101、 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我们应当做一匹明智的良马,日益精进,驰骋不息。

    102、 秉指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云:“火不待日而热。”“磨与未磨时如何?”师云:“风不待月而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03、 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大乘宝云经》卷六

    104、 若见一切诸法无起,即解苦谛;若见一切诸法无住,即能断集;若见一切诸法毕竟涅槃,即能证灭。……若见一切诸法无自体,即是修道。《文殊道行经》

    105、 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106、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107、 【修禅】当你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处理它;难以处理,那么就放下它。人最难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释然了。

    108、 人存于世,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 有美丽、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只眼。不肯宽恕别人的人是最可悲的, 因为他早已暴露出自己狭小的心灵空间。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人生就会更快乐,更有意义。

    109、 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

    110、 低处修心,高处成事 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其然,而是来到 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才能在高处成事。

    111、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112、 商品品种越多,越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社会现象越丰富多 彩,越让人无所适从。在这个琳琅满目的社会大商场,你如果没有眼 力,缺乏定力,内心贪婪,优柔寡断,到头来要么择非所要;要么两 手空空。

    113、 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没有,而是说人可以努力去促成某事,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需要放在心里。得失不挂心,才能斩断烦恼的根源。空是指对一切不贪恋,万事都放下,心中无一物,才不会有执著心,没有执念,才不会产生痛苦。

    114、 如果没有信仰,不妨将早晨当作自己的信仰。信仰是人生的 方向,早晨会告诉你方向在哪里;信仰是精神的皈依,晨风会示现你 往何处皈依;信仰是生命的希望,希望就在早晨欢悦的鸟鸣之中。因 为早晨,你会懂得对众生的敬畏;因为早晨,你会了解天地是何等悲 悯;因为早晨,你会洞悉生活的全部意义。

    115、 用什么样的方式花钱:善财利人,活财惜用财富需要施舍出去,帮助他人,同时也需要爱惜。

    116、 蜡烛的一生是流汗的一生,照亮别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必须不断地将自己的热量释放出来;蜡烛的一生是流泪的一生,燃烧 自己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默默独自忍受煎熬。无论流泪,还 是流汗,蜡烛从不拒绝被点燃,因为它懂得,自己就是一颗沉睡的太 阳,存在的意义就是随时为需要光的人升起。

    117、 将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修佛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只是注重佛家的清规戒律,终日研修佛法,把生活与修佛截然分开,认为生活就是生活,修佛就是修佛。这些修佛者常常不能向身边受苦之人伸出援手,他们忘了,佛法的最大要义便是“普度众生”。

    118、 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119、 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

    121、 【禅意人生】交有道之人,绝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戒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22、 【天天禅语】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123、 视生如在梦,梦里实是闹。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会梦如两般,一悟无别悟。富贵与贫贱,更无分别路。——《司空本净禅师》

    124、 时光没有尽头,心间却终有归宿,或小桥流水,或画舫轻舟,或山林幽境,或枫竹湖畔,或北漠荒原,或临海而居。光阴不同,物色迥异,却都是顷付安静恬淡,淳厚自然的纯真禅意,都希望在心灵最美的深处,邂逅一场如花的烟雨,芳香清丽,醉人心田。

    125、 佛教把忍辱分为“生忍”和“法忍”。“生忍”就是无论众生以何种 方法污辱訾毁、恶心加害于己,都能忍心不动;不因众生对自己的恭敬供 养而心生贪著、我慢。“法忍”则是对于心中的习气烦恼,譬如贪、嗔、 痴、慢、疑,以及外在的天灾人祸等境界,能够不起心动念。简言之,就 是不论顺逆境,不论是内在的烦恼或外在的灾祸都要忍。

    126、 笑话、调侃是生活的作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它不 多,无它不行。但玩笑、调侃一定要分别对待,对不了解的事,不熟 悉的人,必须注意尺度。稍不注意,轻则遭人误会,重则伤害别人。

    127、 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云何菩萨观谛善巧?谓此五蕴是苦,若如实通达苦相性空,即名苦圣谛。五蕴为爱因及见因者,名集,若不执取彼等爱因及见因,而不虚构增益者,彼名集圣谛。若了知五蕴前际不来,后际不去,现在不住者,名为灭圣谛。若以无二圣智根本定知四谛悉皆空性,即名道圣谛。《圣无尽慧经》

    128、 【磨炼与财富】 人世的艰难与磨炼,就是一种考验和修炼,也可能就是幸福和财富的 基础。

    129、 轻倚岁月,浅读流年。静许,一份禅意,人生安暖;一份清浅,时光无恙。拾一抹岁月静好,种一份懂得,光阴漫过秋日,收获一朵嫣然于心中,诉一段心语与禅,让一纸素念随风随雨,散落一城心语悠悠,心意遥遥。光阴如此静美,恬淡,甚好。

    130、 世上两种人最多,一种是怀念岁月的人,一种是不懂岁月的人。

    131、 佛陀于菩提树下,夜睹晨星而悟道,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因妄想执着而不可得。凡夫与佛本无别,只因执着于妄想,垢染了这面 生命之镜,故显凡夫相,而镜像虽垢,镜之本体依然圆明觉照,照净照垢, 全然呈现。镜之净垢皆为相,凡夫佛陀亦是假名,打破镜子,不执两边, 方显无相之相。

    132、 【说信心】以真实的存在作为我们的信心。对真实存在的如实认定即是信。信,不多不少——多则谄曲,少则有疑。信是智慧,如实知故,明信佛智。人难有信慧。信佛大智慧,不信佛没智慧。小智之人难信佛,如虫蚁不能信人。信是清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朋友、夫妻,无论何人何事,疑则心浑浊,信即心清净。杂行之人,于弥陀有疑故,根本上已失清净心;专修不疑之人,根本上已具清净心。信是谦卑,无主观故,无成见故。信折我慢,信他故。“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信趋无我;无我方能起信故,不执我见。信是勇气。疑的人,因其心中失去了信的勇气,故不敢信人,不敢取信、采信——胆小的人没有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有十义:澄净,决定,欢喜,无厌,随喜,尊重,随顺,赞叹,不坏,爱乐。

    133、 苹果董事会声明:乔布新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无尽创新的来 源,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他无限美好。这样评价乔布斯 是客观公正的,在悼念这位第一学历是高中的杰出天才时,请记住这 个人对人类的另一贡献: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成就不取决 于学历,而取决于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134、 你若觉悟,就会“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135、 虽说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尘世间的匆匆过客,但过客也应 该有过客的格调。带来什么,带走什么,又将留下什么,你不必刻 意,但不能糊涂;你刻意随意,但不能随便。因为只有这一次,没有 下一次,你的人生没有草稿,落笔就是定稿,绝没有改写的机会。

    136、 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烦恼。

    137、 僧问:“如何是道?”师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一《景福日余禅师》

    138、 前先,以珍惜所拥有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以少欲知足让安定的心稳同;最后,以放下贪执让稳固的心发挥用。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心安定、稳固及发挥功用的方法。

    139、 【天天禅语】老来有“三好”:经验丰富好、健康长寿好、走入社会当志工更好。

    140、 除非,她找一个对她俯首听命的小丈夫,那样的男人多半阳刚气不足、怯懦、没有主见——通常这样的男人没有担当,一旦遇到重大变故,只会采取逃避的方式。

    141、 父母及长兄,和上、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经》卷四,第87经

    142、 【生活禅语】有正念而无欲念,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143、 【最有禅意的句子】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和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144、 如果只是自私地考虑自己,从来不管他人,虽然自认为是利己了,但其实受损的也是自己。因为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他人”,如果人人都不管“他人”而只顾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就成了人人都不管的“他人”,自己就无从得利。

    145、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146、 如果你不相信,从明天开始,你可以改变一下自己脸上的表情,你会发现以另一种视角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以宽容的心来容纳这个世界,不抱怨,不愤懑,世界会变得格外不同。

    147、 除非不得已不要轻易爽约,不管什么原因,爽约既是对别人 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自律。爽约的开销往往需要诚信埋单,爽 约的次数越多,诚信的储蓄就越少,实在得不偿失。今天虽然身体不 适,日头又毒,但还不至于必须爽约,我践约了,身心很舒坦,不适 竟在不知不觉中减了七分。

    148、 追逐物欲,如渴饮盐卤,转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复如是。故应于诸资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149、 【禅里禅外】别把欲望与理想混为一谈,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占据的东西,就算再多,皆会离你而去,攥得再紧,到最后你都是两手空空。我们要学会选择,能够填补心灵空虚的,不要轻易错过;要学会糊涂,别斤斤计较,莫计人生小帐;要学会放弃,诱惑难成机遇,负重必滞步履。

    150、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151、 【禅】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152、 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153、 佛用慈悲和智慧救济众生,是悲智并用的完人。慈悲和智慧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慈是浊世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道路,而智慧则是指南针,把持着正确的航向。

    154、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 其心。

    155、 禅诗日: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具有佛心良知,但是为名利尘俗而蒙蔽掩盖;一旦将那些贪嗔痴的尘垢去除,因戒、定、慧而产生出的智慧和光明的眼睛,就可看透人间万象和山河大地了。

    156、 日出日落,但天穹不会成为过去;沧海桑田,但自然不会 成为过去;花开花谢,但灿烂不会成为过去;朝生夕死,但精神不 会成为过去;缘起缘灭,但大干不会成为过去。一切发生,一切消 亡,都不会成为过去,我们忘记了,时间会记住,时间忘记了,灵 魂会记住。

    157、 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158、 追了一路,寻了一生,到头来才发现,追寻的原来只有两个 字:干净。来也干净,去也干净,人生的过程,是快乐,是痛苦, 荣华富贵也好,贫困潦倒也罢,都只为了一件事:洗涤肉身和心灵 的龌龊。

    159、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扶持照顾,才是健康的群体社会。如果有意无意间毁人形象,无异于“逆风扬尘”,终会被自己撒出的沙子反拂自己的脸上。所以,毁谤他人只是徒然毁坏自己的形象。

    160、 人生旅途中,唯有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 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却常常一事无成。

    161、 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能够减负而行,为生活拓宽生命的契机,去承担生命的厚重,甚至是那些琐琐碎碎,生活的规则,从来都是跌宕起伏,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考验人生的魄力与勇气,能不能把人生活成幸福,岁月在,心不老,笑一笑,忘了成败。

    162、 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进而失去精进的心,对事消极敷衍,应付了事。

    163、 佛说,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今生能够走进你生命,愿意待在你身边,为你无偿付出真爱的人,不知要修多少世才能换来这份缘。所以,当你决定牵一个人的手时,你能做的和必须做的就是要给对方幸福,一个不能给别人幸福的人是不配得到幸福的。而且,如果你没有珍惜这一世的缘分,那么下一世你们再不会相遇,即使相遇结下的也是一份孽缘。

    164、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一证严法师

    165、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被了解与被尊重。我们觉得屈辱,不是因为别人言辞粗鲁、举止不雅,而是因为我们的尊严受到了侵犯,我们的精神世界被否定、被践踏,因此一时难以忍心头之气,冲动之下如果意气用事,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难以收拾的局面。

    166、 心是一切的基础,想要入定,必须从修心开始。

    167、 有的人面对挫折,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陷入苦恼的沼泽,而无法自拔。其实最要紧的事情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善待自己。

    168、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有人开玩笑说:人本来就是颠倒的,两只眼睛都长在前面,后面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走路可能会被车子撞倒,假如眼睛一只长在前面,一只长在后面,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车祸了,口袋里的钞票脏得很,又不能当饭吃,人们却数了又数,然后还要放在保险箱里妥善保管。人不吃就会坏的米,却摆在那里没有人理。所以佛说众生是颠倒的。

    169、 一切法从心想生,当我们修正“心想”,心怀正念,积德行善时,将会事业成功,社会安定,宇宙和谐,天下太平。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身修好,不把自己的心修正,天灾人祸是绝对不能避免的。同时,我们还在消耗我们身上的福报,身上的场态长期处于负能量,我们便会招惹是非与小人,事业也很难成功。

    170、 禅有如黑夜里点燃的一盏灯,有如风雪之地生起的一盆炉火,有如漫漫沙漠里出现的一方水域。它像是一艘在红尘中平静航行的法船,载着需要拯救的芸芸众生,一路普度向前。禅可以教会一个人如何回到自己心灵的居处,在那里听闻鸟语花香,沐浴阳光雨露。

    171、 【佛心禅语】 心胸太狭窄绝对是坏事,报复心太强烈只能害自己,会影响人的交际 和事业。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172、 世间之美好皆因相信感召而来,尤其奇迹的到来,更是相信的产物。

    173、 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恶,……平等舍苦乐,不灭者令灭。~…觉悟彼诸恶,安住离欲心,善摄此六根,六境触不动,摧伏众魔怨,度生死彼岸。《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0经

    174、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什么地方,你自然会遇到一些适合这个地方的人;跟什么人在一起,自然会遇到一些适合这些人的事,例如,在学校里,你很容易遇到一些会读书的学子和书生气的老师;在农贸市场,你很容易遇到讨价还价的小商贩;在犯罪率高发地段,你很容易遇到蛮不讲理的流氓;在奢华的娱乐场所,你很容易遇到挥金如土的富人;在事业刚起步的小公司,你很容易遇到小气的老板;在成熟的大公司或政府部门,你很容易遇到官僚主义的管理人员……只要稍有社会经验,你就知道去什么地方就可能遇到什么,假设你不喜欢哪类人、哪类事,就别去必然遇到这类人。这类事的地方。怕虎别去深山,怕鬼别去坟场,通过理性的选择,你可以“格掉”大部分恼人的人和事。

    175、 菩萨若见众生来为恼乱,当自念言:是为我之亲厚,亦是我师,益加亲爱,敬心待之。何以故?彼若不加众恼,我则不成忍辱。(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四

    176、 【佛心禅语】 生活中我们要“随缘”而不是“攀缘”,凡事不强求,尽人事,听天 命。凭自己的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在乎得失或别人 的看法. 福祸已至,一切随缘 生死无常,贫富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悟得透的,不 过空空。

    177、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与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178、 一位自称为佛门幼稚生的男众来请法:“真有灵魂吗?”师言:“迷者为灵魂,觉者为觉识。”

    179、 没事不惹事,遇事莫慌张;人生要从容,凡事向前看。生命 百年短,聚少离别长;隐约定数在,勿念亦勿忘。

    180、 这是一句佛语,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

    181、 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与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与忏悔。

    182、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83、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这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不要贪得无厌,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越多,失去的东西往往也越多。

    184、 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够的,因为此生既不是一开始,也不是结束,在无数流转的生命里,不过是个片段罢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开端,我们为何不去做对死亡与来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一无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没有对死亡的准备。I。

    185、 别人的错误,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不容易看到。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186、 世界最近的距离,最远的距离,都是因爱产生!这个最难解脱的亲密关系,可能是夫妻、可能是父女、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师徒,也可能是某个亲近的人!这个关系,不是来报恩的,就是来讨债的。这个关系,是让你的心“有所住”的最大的果。这个关系,既是烦恼,义是让你感受幸福、修禅开悟的道场。

    187、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188、 【禅语】1、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2、所谓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3、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189、 恋爱时,他想你只能给你打电话发短信;而结婚后,他可以对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90、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证严法师

    191、 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应勤修。《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说入胎藏会

    192、 据说我国现在有4.2亿网民,如果这个数字有依据,那就是说 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公众都是网民。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多数网民身份 的隐秘性,个人认为,单个网民的网络发声多为心声,表露的情绪也 很少加以掩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声音更接近现实声音,网络民 意更接近于真实民意。

    193、 今晨,偶然看到苏轼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便想起师父常说的那句话“能懂是业力,不懂是福报”,感慨不已。当今喧嚣的时代,自我隔绝是某种必须的心灵维护,希望自己身在尘俗,心游天外,如庄子般自在洒脱。

    194、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195、 俗话说,学海无涯,无论我们感觉学得怎样精通,其实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任何自满的想法只能导致一个人的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谦虚,任何时候都不要有“满了”的想法。

    196、 这大概也是因为小孩心性单纯,还未曾受后天环境的浸染,天生阳气足的缘故,所以他们感召的多是正面能量。

    197、 相生,不一定就好。因为贪生缘于怕死,太弱才会求生,吃饱了不求食,只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

    198、 受用佛法要从随顺因缘开始。

    199、 虽然世人皆知诱惑苦,但仍无法抵制诱惑。究其原因,就是弄不清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求。心中无欲无求的人,不仅不为诱惑所动,还能舍身成就自己的修为,同时也保全他人的尊严。

    200、 【最有禅意的句子】无所求,则安。

    上一组:佛说人生经典语录 下一组:佛说感悟人生哲理句子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