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帝王家训: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白话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点击:

    帝王家训: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白话文

    清·玄烨《庭训格言》。

    1.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训令说:我辈办任何事都要诚心诚意,不要去追求虚名。我自 幼年履登皇位以来,凡是到宗庙祭祀及敬神礼佛,都在内心充满诚 意,严肃慎重。即使办理国家事务,对各位大臣也是真心相待,不 搞虚情假意。所以我经办任何事务,全都一律出于诚心诚意,没有 一丝一毫的虚伪做作。

    康熙皇帝处在政治风暴的中心,履帝位长达六十一年,居然把 抱诚守信视为修身要务,实在有些出人意料。世人多把官场等同 战场,其间集中了暗算、欺诈和诬陷等各类手段。其实,那些虚伪 的伎俩纵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袭成功,但在至高无上的诚信 面前,在洞若观火的锐眼之中,终究只会沦为令人不齿的雕虫小 技,只会带来万劫不复的羞惭。领袖人物只有心怀诚信,下属才会 感到可亲可信,才会与之推心置腹,为之拼力奋斗。诚信是一面凝 人聚众的具有无穷感召力的旗帜。诚信本身就是高屋建瓴的大 智慧。

    2.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

    训令说:对天下任何事都不可轻视疏忽,即使是极小极容易的 事,都应该慎重对待。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开始保持慎重 的态度,到了有事的时候就更能慎重应对。一定要把小心谨慎的 精神坚持到底,使事情直到终结还像开始一样认真。把谨慎的精 神不断修持并长期坚持下去,反复练习,就会使这种精神在性命中 安定下来,这样,就没有任何事在自己手中白白废弃或者难以办到 了。大抵把慎重的精神放置心间,就能使心体清澈地处在中道的 位置,就如同有主人在家,自然能够处理家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敬以直内”的意思。《礼记》把“毋不敬”的名言冠于开篇,圣人仅 一句话,至深的道理就已经完备了。

    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修身原则,它不是指要随时 保持一副盲目恭敬的体貌,而是指要练就一种严肃、慎重的心态, 这种心态一旦外化为个人的禀性和作风,就会生成一种出色的办 事能力。在一双聚精会神的严肃慎重的目光之下,任何事情的复 杂和艰难程度无一不涣然冰释。

    3.用人虽宜信,然亦不可遽信。

    训令说:作为上司,任用人才虽然要相信他们,但也不能很快 就轻易地相信。下属常常看上司的心意所向,巧妙地投其所好。

    上司如果偏向某种嗜好,下属必定投其所好来诱惑他。我对于各 种玩乐的技能无所不会,你们可曾看见我偏好某一种玩乐吗?由 于这个缘故,凡是玩乐的技能都不能使我沉迷。

    端起权力的美酒,最难得的是清醒。这种清醒来自对下属所 采取的各种不正当的求宠和竞争手段了然于胸。为坚持原则和维 护公正,上司必须在自己嗜好方面,首先拆除那些让不正当的手段 能够涉渡过来的桥梁。在“凡艺俱不能溺我”的康熙面前,一切投 机取巧之徒都只有望峰息心。

    4.仁者以万物为一体。

    训令说:仁者把天下万物视为一体,恻隐之心在所到之处一触 即发。把这种爱心尽情发挥,那么,天下的一切人和物无一不在其 覆盖之中。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慈祥、亲善之情也就相应产生出 来。凡是有利于人的事,就去做;不利于人的事,就予以放弃。事 情不分大小,爱心都总是无穷无尽的;尽情释放我的心与力,让天 下有缘人逐一得到我的善意。

    任何一颗充满仁爱的心都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都具有浸 天浸地的圣洁的力量。尽管未必每一束浪花都能到达天底下每一 个角落,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源源不断地奋起浪花,勇敢坚定地驾 驭着鼓动着这浩瀚的爱的心海。这是一颗帝王之心,一颗由中原 传统文化铸造出来的具有满族血统的帝王之心。从这里也可以看 出中原文化扩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过程及伟大意义。

    5.自任其过。

    训令说:为人谁能不犯错误?但有的人犯了错误自己多半不 去承担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在闲谈中因偶尔健忘而错怪了他人 的时候,我一定自己主动承担过错,并且说:这是我的错误。只有 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乃至为之感动,有些人甚至因此感到不 安。大凡能够自己主动承担错误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居多数。

    犯了错误却不愿意承认错误,是误以为承认错误就等于输掉 了尊严。为了尊严而拒不认错,不仅伤害了同事间坦诚共事的气 氛,而且暴露出自己经不起风浪的狭小胸怀,更把自己的尊严变成 了一种孤独的固执。领导者主动承担错误,不仅能在感动大家的 同时拾回尊严,而且有利于营造出.种坦诚相处的追求真理的工 作氛围。拒不认错就等于坚持错误,坚持错误就等于自取灭亡。

    承认错误是为了改正错误,只有能及时改正错误的人才能不断增 益,自强不息。

    6.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

    训令说:你们无论是居家在内还是出门在外,都适宜保持清洁 干净。人只要平日注意保持清洁干净,一种清明之气就会附着在 自己身上。如果接近污秽的东西,就会被混浊之气所污染,清明之 气就会被它渐渐蒙盖和遮蔽住了。

    人为万物之灵,就应该显得清爽、高洁和灵秀。清气是一种高 洁、智慧之气,浊气是一种肮脏、愚笨之气。清气是一种超拔空灵 的东西,只有保持洁净的生活习惯才能使之悄然降临。康熙显然 是要求子孙在平时的饮食起居上注意培植和提升自己的精神 气质。

    7.恒自知足。

    训令说:《老子》说:“懂得满足的人会很富有。”又说:~匿得满 足就不会招至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就可以维持长 久之道。”衣服不过是用来遮护身体的,奈何世上有些人穿上价值 千金的皮衣,还感到不满足;不知道有的人穿着简朴的衣服也一样 舒适。食物不过起着充饥的作用,可有些人用巨额金钱来收贮食 物还感到不满足,不知道有的人虽吃着粗茶淡饭还感到很快乐。

    我思虑到这一点,长期自觉把握知足的分寸。虽然贵为天子,穿衣 也不过要求适体而已;虽富有四海,每天日常用膳的菜食从来不需 要多种花样。这不是我很勉强地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顺从天性自 然而然地这样做。你们看到我这样,应该用节俭的品德互相勉励 自己。

    一个人一旦陷进追慕奢华的漩涡,欲望就会被花花世界押上 一条与日俱增且攀比不休的不归路,这条路只会留下空劳心力的 结局和追悔莫及的慨叹。智慧的人能在踏上这条路之前止步三 思,在于他能够穿透骄奢的华彩,看准人生享受的本质:衣不过遮 体,食不过充肠;宁肯选择在精神层面上理性地控制和延展创造带 来的幸福。

    8.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训令说:像我这样处在万民之上的人,要想推行法令,只有自 己率先垂范,才能使人们自然遵从。即便如吸烟这样一件小事,虽 然不关很大的利害,但火灾的发生多由于此,所以我时时禁止。但 我不是不会吸烟,小时在养母家很喜欢吸烟。现在要禁止别人吸 烟,而自己却不禁,将拿什么来说服人呢?所以就从此永远不再吸 烟了。

    当政者制定和推行法令,只有像康熙戒烟一样痛下决心、从我 做起,才能使法令能够公平正大地布行天下。如果在大会上正颜 厉色地要求部下廉政拒腐,自己却在私下里疯狂受贿,纵有再多再 严的惩治腐败的法律条文,都只会沦为首先遭到自我嘲讽的一纸 空文。这种现象如果迟迟得不到纠正,任其潜滋暗长,世风就会变 成一个能消解和吞噬一切纲纪的黑洞。法大如天,无有例外,才能 显出法令的威力和尊严。

    9.恒劳而知逸。

    训令说:世人一般都喜欢安逸而厌恶勤劳,我心里认为人首先 只有坚持勤劳才懂得安逸。如果仅安于逸,一旦遇到劳苦就经受 不起了。所以《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此看来, 圣人以勤劳为福,以安逸为祸。

    长期养尊处优,偶有劳作,即现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之后,偶有 歇息,最能享受清风的吹拂。康熙“恒劳而知逸”的观点确乎是至 理名言。只有通过勤奋的劳动才能创造和享受安逸的快乐。勤奋 是顺境和逆境都共同依赖的重要的人生支柱。

    10.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

    训令说:人只要心思一动就形成了念头,这念头到底正与不 正,都在顷刻之间形成了。如果这个念头不正,顷刻间自己就知道 了,立即使之归正,自然使它不至于离道太远。《尚书》说:“圣人不 端正念虑就会成为放荡之人,放荡之人能够端正念虑就会成为圣 人。”一个念头的产生是很细微的,安静时候它就保存在体内,动作 起来就要认真审察它。一定要使它俯仰无愧,才是实在功夫。因 此古代圣人治心重在防守念头初起之际,这时事情还没有开始发 生,所以用力很小,得到的功效却十分巨大。 .

    这是古人所倡导的“正心”的工夫。人要学会对自己心中形成 的念头进行自我审视,要把这个念头放置到天地大舞台中,审判它 的是非利弊。把正确的有利的念头予以保持,错误的有害的念头 予以熄灭。只要能够对心念的萌芽进行自我审视并进行适当取 舍,就能在事情发生之前收取万全制胜之功。

    1 1.凡人之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训令说:人如果能专心于一门艺术或一种技巧,心灵就不会时 刻眷恋外物,这就对养身十分有益。我所了解的明代遗臣以及我 朝前辈中善于书法的人,都享有高寿且身体强健。也还有善于绘 画的汉族人,他的巧艺比他人杰出的都能活到七八十岁,身体强 健,画作如常,不显老态。由此可见,凡是让心志有个专一的定向, 就是养身之道。

    康熙在前文曾经说过“诸艺不能溺我”,这里又主张“专心于一 艺一技”,岂不自相矛盾?前文中的“艺”,是指呼朋邀友醉心于玩 乐,这里的“艺”是指专精于一门高雅的技艺。前面的“艺”容易使 当权者陷进腐败,影响决策的公正性;后面的“艺”使人专心独处, 涵养身心。人生在世如不借助一门技巧收聚心力,就会时刻眷恋 外物,虚空得发慌,只有到处追朋逐友,在不断陪人吃喝玩乐中消 磨心力,虚掷年华,到头来自己不仅空无所获,甚至还带回一腔争 风吃醋的愤懑;而一旦离开了人群,又觉得百无聊赖,感到形影相 吊,甚至不敢面对空虚至极的自己。实在不如专心于一门技艺,既 能精进技艺,又可调心养身。

    1 2.与之以物.必择其所需用。

    训令说:人与人间发生一些接收和赠送礼品的事,在所难免。

    遇到他人的生日庆典或其他喜庆的事,当然都要赠送一些礼品,但 要选择他人需要且有用的东西,或者是他平日所喜爱的东西予以 赠送,才能尽足我的心意。不这样,只因他人赠我什么礼品,我也 以此类礼品回赠给他,就等于只是互相交换礼品的名称而已。这 些事情,人们都应该留心。

    康熙赠人礼品,推重为“人所需用”或“平日所好”的原则,目的 是“托物言志”,通过送出的礼品来体现.自己对亲友的实在与诚心, 使一件小小的礼品照亮了人间的情谊。而在当今社会,礼尚往来 的现象更为频繁和复杂。那些得逞于礼品市场的假烟假酒,不能 说不是对世道人心所进行的长时间的展览与羞辱。

    1 3.多读书则嗜欲淡。

    训令说:人生增进道德和成就功业,都要从读书开始。多读 书,人的嗜好和贪欲就会变淡;嗜好和贪欲变淡,各项费用开支就 会俭省;费用俭省,人的各种钻营和贪欲就会减少;钻营和贪欲减 少,人为自己确立的品质就会趋向高尚。

    多读书之所以能使人“嗜欲淡”,是由于读书本身首先挤占了 嗜欲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读书是与高人谈话,书中的 真理能够冲淡人们最容易产生嗜欲的现实氛围。如果不能对这种 氛围有所超拔和独立,生活难免不被弥漫四周的钻营和攀比的氛 围压迫得十分混乱和惊惶。所以康熙说:“营求少则立品高。”

    1 4.持其志.无暴其气。

    训令说:孟子说:“保持志向,但又不可具有急猛之气。”人要想 提高自己的养身之道,也难以超出这两句话。为什么呢?如果真 的做到没有急猛之气,那么心气自然平和;能始终保持志向不变, 心志就不会被外界所动摇改变,自然安定。养身之道,还有比这更 重要的吗?

    志向,统一并决定着生命价值的主攻方向,能把人引进一种超 越现状的理想的人生境界。遂志之路千回百转,满目坎坷;猛烈和 急躁的心态在这条特殊的道路上显得太短促、太简单,经不起各种 复杂路况的折腾与戏弄。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生出足够的智慧与 耐力,才能逐一清除这条道路上的各种迷障。有了志向,就有了人 生布局的安定境界;这种安定,是一种不为乱花迷眼所诱惑、不为 险象环生所吓倒的执著与坚定。既有志向的引导,又有与之相应 的心与力,这样的人生,必定是真正有信心的、充实的和发展的 人生。

    上一组:家训家风三国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下一组:中国著名帝王将相家训与人生哲学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