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_经典语录摘抄

    发布时间:2019-10-23 点击: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_经典语录摘抄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遍地血腥·五四五年乙丑》】

    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发生的著名“子见南子”事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公案之一。

    柏杨先生在《君子和小人》一文中对“子见南子”有过幽默的描述,并且震惊当时文坛,看来圣人犯起错来,其轰动性是相当可观的。
    下面是柏杨先生的描述:“南子,美人也,孔丘先生见了她,不知道搞了名堂没有,归来后身轻如燕,神色有异。
    被仲由先生看出苗头,问了一句。
    做贼的人,心情都虚,孔子先生当时面红耳赤,赌起咒来日:‘天厌之,天厌之。
    ’天厌之者,译成白话,便是:‘教他不得好死。
    ’随急至此,可见事态严重。
    我们毫不反对圣人谈恋爱,不过照有些人的看法,圣人都是一块木头,没有爱,亦没有欲焉。
    幸亏孔丘先生有后代,否则准有人一口咬定他因过度地正人君子,连性都付阙如。

    “看来,无论是圣人也好,常人也罢,错误是难免要犯的,误解是难免会出现的。
    面对上得来台却下不来的场面,喜怒不形于色绝对是明哲保身的真理。”

    没有哲人不犯错的,可见不犯错的人并非聪明之人。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同样的看法。
    他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其实,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大谋略。
    就前者而言,大智的人像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俗世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就后者而言,是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在小事上常常不如一般人精明,应变能力好像差一些。
    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现。
    假装糊涂,让人以为自己无能,让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先发制人。
    做人应尽量避免显山露水,不要成为别人妒羡的目标;因为炫耀使得愚蠢而危险的虚荣心满足之日,就是一个人失败之时。

    喜怒不形于色,不是故意装腔作势,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世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即: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里都一清二楚,而表面上却显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常常笑容满面,宽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不显芒,有时甚至显得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
    凡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大聪明的人往往给人的印象总是显得有点愚钝,所以中国才有了“大智若愚”这个带有很深的哲理含意的成语,从而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哲学。

    很阿Q,很精神于是,五千年历史中没有敌人,只有盗匪、贼寇、叛徒、蛮虏。
    一旦情势倒转,被敌人克制,就只好自己诟骂自己,把自己骂得越下流,越卑屈,就越觉得安全。
    而俘获了敌人,同样要求敌人也诟骂他们自己,把他们自己骂得越下流、越卑屈,就越觉得自己伟大。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河阴屠杀·五三一年辛亥》】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源不过是那四个字“自欺欺人”。
    历史上最成功的精神胜利法是阿Q总结出来的。
    阿Q精神是一种心理安慰,它与人类的历史伴生,并且不断地成功地繁衍出后代,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终于以最生动的面目现身了。

    其实“精神胜利法”一说是鲁迅先生的原创,心理学上没有这种说法。
    而比较正常的精神安慰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从失落中走出来,都必须学会调节心理,使它获得某种平衡。
    否则,我们将长期处在名利的斤斤汁较中难以自拔。

    当我们事业失败时,我们常会说群雄逐鹿的时代,胜败乃兵家常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当我们受人欺侮时,我们会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拿那个当国王的勾践来激励自己;当我们失恋时,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等等。
    这些安慰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我们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但是,如果我们只会作虚无的宽解而不能够有切实的行动,只是一味外强中于,邪就不免带有几分阿Q味了。

    输了。
    惨败。

    输了又如何?惨败又如何?人生如斯,低落也好,失望也好,无奈也好,尽可长叹一声,可记得当年曹孟德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军士情绪低落无比,可曹孟德只说了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寥寥数字,平常不过,可在这个时候说出,从容淡定中,透出的是王者霸气,这样的人不配去号令天下,谁还配呢!

    其实,当我们面对巨大的困难而觉得下不来台时,觉得有必要让思想不那么悲痛,疗伤似的安静下来的时候,自我嘲笑一下又有何妨呢?

    细推起来,“阿Q精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
    如美国总统林肯,他的“阿Q精神”就十分典型。
    一次,有位议员当众羞辱了林肯,他回家后,气得饭也吃不下,于是摊开信纸,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大觉。
    第二天一早,林肯部下要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
    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解释:“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呢?”

    俄国作家契诃夫不但自己有“阿Q精神”,而且极力将他的“阿Q精神”灌输给读者,让广大市民们在不幸降临时,以“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
    契诃夫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生活是美好的》文章,其“腔调”和阿Q的“儿子打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看这段文字:“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要感谢E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命会欢乐无穷!”细读并回味以上文字,我们便会感到,契诃夫的这套“理论”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

    最聪明的要数日本人,他们不但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连运用“阿Q精神”也别有新招。
    以上列举的几个国家,其“阿Q精神”仅仅用在消除心中怒气求得心理平衡这个层次上面,而日本人却棋高一筹,他们“变废为宝”,用“阿Q精神”来推动生产,提高工效,这就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了。

    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如工厂的工人和厂长,公司的职员和董事长,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只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压抑,如果不及时将“压抑”释放出来,将会产生负效应,甚至起破坏作用,不利于工作或生产。
    于是,头脑精明的厂长和董事长便想出一个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大小高矮面部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把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
    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你上司的模具拳打脚踢,大声怒骂,将你的怒气、怨气统统爆发出来。
    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
    有家工厂作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真是受益匪浅。

    为此,我们得出结论:“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
    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失去理智,做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或者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
    于是,五千年的历史中就没有绝对的敌人,没有把它们升到与自己同样高度的敌人,只是为了获取一种宝贵的心理平衡,让自己得以愉快地航行罢了。

    【大只从本心中生长】

    只有伟大的人格才会有伟大的形象,而伟大的形象就是真情。
    靠着人工制造,能累出气喘病。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万里诛杀·公元前四七年甲戌》】

    无论在哪一个社会里,真正代表了文化和进步的力量和境界的,是知识分子,古代称作士大夫,今世称作学者,他们匡扶着社会的正义,操纵着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鞭挞着人生中的丑恶和虚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也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道德学问的化身,因为这是非常需要胆识的,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才值得人们尊敬。

    也正为此,有些人便会伪装成有道德、有学问的样子,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誉和尊敬。
    这就是假道学。
    但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一旦获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拥戴,可能会因为自己并不曾真正地拥有道德和学问而误导大众;或者为了一己的私利,使真正的人生事业受到损害,误人误己。
    柏杨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如何才算得上是德才俱佳:“公元前47年,刘爽封皇子刘骜为皇太子。
    金马门候见官(待诏)郑朋,赞扬太原郡郡长张敞,是刘病已时代有名的重臣,可以辅佐皇太子刘骜。
    刘爽询问萧望之意见,萧望之认为张敞是一位干练的官员,足可胜任治理繁杂混乱的工作,但是行为轻佻,不是当师傅的材料。
    刘爽遂改变主意,派使节征召张敞,准备任命他当北长安市长(左冯翊)。
    不巧,张敞因病逝世。

    “萧望之攻击张敞行为轻佻,所指的事实有二:一是有一次,张敞参加皇帝朝会后,‘骑马穿过章台’,章台街上,妓女户林立,而他却不在乎,直穿而过。
    另一是著名的‘张敞画眉’,萧望之认为堂堂政府官员给妻子画眉,是一种淫亵。
    张敞曾就此点抗议说:‘闺房之乐,比画眉更淫亵的动作,可多的是。
    ’然而只要被鲨鱼群咬住,任凭事实俱在,都无法摆脱。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率真的性情中人,都被迫端起嘴脸,努力扮演圣人。
    结果把赤子之心,层层磨损,出现一种官场中的奇异怪兽。
    然而,只有伟大的人格才会有伟大的形象,而伟大的形象就是真情。

    靠着人工制造,能累出气喘病。
    萧望之在他跟皇亲集团的斗争中,受到惨败,我们万分同情。
    但他那种拒人于千里以外的高傲嘴脸,却实在使人生厌。
    他打击张敞,不过由于张敞是受郑朋推荐而已,从他陷害韩延寿以及企图陷害丙吉,显示出他绝不是一个善良宽厚之辈,但他却是一个‘大儒’,于是自有儒家系统给他过高的评价。”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宫廷斗争·万里诛杀》)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可以作为表率的资格,如果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就会带领出一批为之歌功颂德却蒙昧无知的愚民来,( . 整理)这个人物也就成了愚民的偶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石头了。
    因此,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义务心的人宁愿去做一个真正的士大夫,宁愿官位低一点,钱财少一点,学问浅一点,也不愿去做什么假道学!

    假道学害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因为假的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生活,是一种矫揉造作,一种对于生活真实的违背。
    我们要活得真实,不仅对他人要负责,对于自己更要负责。
    负责的根本一条,就是要尊重生活的真实,不要违背社会和生命的规律!

    当人类自己感到悲哀的时候,觉得寂寞而无助的时候,往往就会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根本。
    所以,从屈原开始,那些真正热爱生活并且对人对己都抱有责任感的士大夫们便走入了自然,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参照物,得到了共鸣和知音。
    于是,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恶蒿萧艾,以拟小人。
    后来,这种以物寄性的传统便得到了真正知识分子的发扬和拓展。

    纯洁无瑕的玉石,洁白如玉的兰花,都给人以美丽高雅的感觉。
    所以,古人便以温润纯洁的美玉和兰草的芬芳,来象征君子的德行美好。
    萧艾臭草,令人生厌,所以便用来比喻小人的自私贪婪。
    落实到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使大家敬仰尊服,即使享有着无尽的富贵荣华,也是毫无价值的。
    就像那萧艾臭草,就算遍地都是,只能惹人厌恶,而难生崇敬心情!所以,人生在世,究竟是要像兰草美玉,还是要像萧艾那样,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了!

    《菜根谭》上说: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意思是:真正廉洁的人并不一定树立廉洁的名声,那些为自己树立名声的人正是因为贪图名声;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去卖弄那些技巧,玩弄技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拙劣。

    真正的高人是不贪图好名声,也不屑于不正当的机巧之术的。
    同样,流于本性自然的、如云水般欢跃畅快的心志,倒是值得欣赏倾慕的。
    在真正的高人面前,它只是表现在八个字上:“率性而为、放逸洒脱”。
    什么立名和机巧全是多余的。

    米带就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米带,北宋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做过书画学博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他文笔奇特、妙语惊人,不沿袭前人。
    他以书画见长,他的书法坚劲流利,气韵飞动,势如王献之,I画山水人物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临摹他人笔法,可达以假乱真、难辨真伪的程度。
    米带还对古董颇有研究,视古代器物、书画如至宝。
    他言谈清晰流畅,所到之处,人们争相围聚仰视。
    米带好洁成癖,经常有怪异的举止让时人传为笑谈。
    有一次,米带曾对无为州治(今安徽无为)一奇形巨石说:“这块巨石足以受我一拜!”他整好衣冠向巨石叩拜,并以兄长相称。
    他也曾奉诏命仿照《黄庭》小楷,作周兴嗣的《千字韵语》;还曾被允许进入宣和殿,观赏其中的书法珍品,这对常人而言都觉得无比荣耀,米带却依然淡然处之。

    米带并没有刻意去树立那些个所谓的“威名”。
    他在生活上是极其“拙”的,因为他的洁癖以及拜石的怪异行为,所以生活上与常人格格不入,不但仕途无望,而且日渐困顿。
    但因为他的“拙”和不请世事的“放”,使得他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旷古的书画大家。

    伟大自有伟大的光辉,即便有美丽的颂词都不能掩盖其天然的美丽。

    相反,有些小人物却始终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是傻子,只有他一个人聪明,于是夸大其词,阿谀奉承,但却常常是越抹越黑,越是说得清正廉洁,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关于伟大,把好自身的门槛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英雄的末路是自己踩出来的】

    英雄豪杰,甚至任何一个前途如锦的人物,最容易犯的一项致命错误,就是沾沾自喜。
    在获得决定性胜利或掌握决定性权力之后,对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往往产生过高的评价——忽然间忘了自己是谁。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二。
    八年戊子》骄傲是人类最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之一,不管你是高官还是百姓,不管你是拥有万贯家财还是小民乍富。
    凡是骄傲地大摇大摆起来的人,离毁灭也就近了。
    可惜世人都不能清醒而只能在沾沾自喜不可一世中黯淡地沉沦。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的好处,是不可以用器具来测量的。

    《易经》上有云:“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对此,老子以水为例作了说明。
    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其意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也就是水了。
    你看它,没有一点刚性,放在什么容器之中,就会变成什么形状,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不可战胜的力量,钢铁电会被它腐蚀,大石也会被它穿透,而它自己却永远处在不败之地。
    圣人从中悟出一种道理,那就是:只有处在卑微地位,只有先学会忍辱负重,才能学会能够担负天下重任的本领。
    一个人如果能够代替天下的人民忍受侮辱,他也就能够做天下的君主;一个人如果能够代替天下受灾受难,他也就能够做天下的帝王。

    有鉴于此,老子提出了“知雄守雌”的处世策略。
    他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其意是说:明明知道什么是雄健,但自己却保持柔弱,宁肯做天下最小的小溪;做天下最小的小溪,自然的本性就会永久不灭,就会像回到婴儿的状态一样,无知无欲。

    回到婴儿的状态,无知无欲,就会顺随自然;顺随自然,就会无损于己而无所不成。

    守雌有种种具体表现,老子特别强调的一种是谦下,也就是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

    骄傲逞强之所以会功亏事败,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失去理智;其二是失去人和。

    所谓失去理智,是说一旦在自己的成功面前骄傲起来,就会失去观察事物的能力,往往会过高看待自己,过低估计客观存在的困难,往往会轻浮草率,失去处理事务的严谨态度。
    这样一来,就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造成差距。
    差距一旦形成,失败简直是一定的。

    所谓失去人和,是说一旦在自己的成功面前骄傲起来,就会失去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往往会过高估计个人在事业中的作用,抹杀集体和他人在事业中的作用。
    这样一来,就会失去集体的信任和同人的支持;如果自己的言行有损于他人,或者有碍于他人事业的发展,那就会加倍得到回报,如果众人都在为自己的事业设置障碍,那么自己也就难以再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下去、工作下去了。

    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
    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
    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唐雎叫信陵君谦虚谨慎,淡忘功劳,这的确是高明的处世哲学。

    正如柏杨先生所言,“胜利能使人头昏,权力膨胀能使人大脑像滚水一样沸腾”,大概头脑一旦被沸水烫坏,成了妄自尊大的植物人,是肯定不会再创造出什么丰功伟绩出来的。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三国鼎立·二二一年辛丑》】

    柏杨先生说,是笃于友情,道义千古。
    人生在世,虽你一心向善,但仍保不住有无耻之徒在打你的主意。
    了解一个人是件高难度事情,千万不要让你真心的信任,化为他任意宰割你的匕首!

    有些人老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正。
    他们认为自己为别人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他们对生活表示愤慨,谨慎地提防着他人的“险恶用心”,怕一不小心陷入人为设置的陷阱,成为他人的猎物。
    其实,公道自在人心。

    在还未遇到突然的变故,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应付呢?这就需要人们有反应灵敏的头脑,要求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诸葛亮可谓“神机妙算”的老手。

    一个无知、无才又无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断然不能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更不可能随机应变,巧作应付,化险为夷。
    这就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提高应变能力,防患于未然。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这个人才,说他是人中之龙,劝刘备亲自屈驾迎请。
    刘备信之,三顾茅庐之后得与诸葛亮相见。
    相见后急不可待地遣开闲人,就在诸葛亮的茅屋中请教起天下大计来。
    刘备说:“汉室倾危,奸臣专权,皇帝蒙尘。
    我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却因智术短浅,狼狈至今。
    虽然如此,我毕竟大志尚存。
    请问有何等大计能使我完成夙愿呢?”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暴乱天下以来,天下豪杰四方并起,占据几州几郡的人不可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可谓名气小而兵众少,但曹操到底还是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不只是因为曹操得了天时,也是他充分运用了机智谋略。
    现在,曹操已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虎视天下,难与争锋。
    东吴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山川险峻,民心顺附,又能举贤用能,因此,东吴只能以之为援而不可相谋。
    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南抵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的好地方。
    但其主刘表不能自守,这大概是皇天赐奉给您的厚礼吧!您对荆州是否有意呢?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汉高祖凭借它终成帝业。
    益州牧刘璋愚庸懦弱,民丰国富而不知存养抚恤,有智之士皆想得一明君。
    您既然是皇室后裔,信义之声传遍四海,又能笼络天下英雄,思贤若渴,如能拥有荆、益二州,据险而保,联合西方的戎人,抚恤南方的蛮夷,外结好于孙权,内治理好行政,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领荆州之兵攻向宛、洛等地,您自己则领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中有谁不会具备饮食以迎接您呢?果然如此,则您的霸业可成,汉朝的皇帝可以中兴了。”
    刘备听后连声称善,他奋斗多年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政治方向,诸葛亮的一番天下形势分析,使他心中豁然明朗,今后也就有了奋斗的具体目标。
    难怪他后来对关羽、张飞说:“我之得孔明,犹鱼之得水。”

    诸葛亮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作出简明的分析,为刘备指出了成就霸业的长远之计,理路清透,明确中肯,足见其超人的政治、军事头脑。
    刘备后来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诸葛亮的方针大计指导的结果。

    一个人不会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常因未作心理准备而慌乱不堪。
    所以,我们应首先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遇到异常情况也就不会六神无主,束手无策了。

    生活有规律的人,常常物有所归,他并且懂得这个道理,事先整理自己身边的事,不一定只为预防不测而做。
    即使在平时遇到意料不到的事,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办事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在办事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明确的意识谋划中,和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
    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描写。
    于是,在他们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
    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随便套用这一原则。

    古时候,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柴。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柴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柴移走,炯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fa失。
    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一二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防患于未然是最高明的,等事情发生了,怎样补救都已于事无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同做贼,自己又是主角,一旦败露,硬称清白如水,东西都是别人偷的,可笑亦复可憎。
    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一个接一个全是卑劣行为,他就一生可耻。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洛阳暴动·五一三年癸巳》】

    柏杨先生就是以一种关怀的姿态去对待人们,他不但挖掘出了人性中的弱点,还告诉你那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以期改变人们的错误心理,用一颗最纯洁本色的心灵去迎接那个有资格荣登极乐世界的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过。
    所以用人,用有过之人也是常事,应该看到他的过错只不过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

    《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如别人。
    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
    推己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
    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后汉光武帝刘秀能最后登上皇帝宝座,和他的胸怀宽广、善于笼络人心有关。

    刘秀从饶阳脱险后,联合了许多支部队一起攻打王郎,各路军马在刘秀的指挥下,攻下邯郸,杀了王郎,并且缴获了王官里的大批文书档案。

    这些文书中,有几千封各地官员给王郎的信,信中说了刘秀不少坏话,劝王郎早些消灭他。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一下那些写信的人该倒霉了。
    谁知刘秀对这些信连看也不看,反而当着各路军马将领的面,把信全都烧了。

    有些人对刘秀这么干很是奇怪,刘秀却淡淡地一笑说:“过去的事何必再追究呢?让人家睡个安稳觉吧。”
    这件事传出去,那些原来反对过刘秀的人都对他既感激又佩服,反过来愿意为他出力了。

    消灭王郎后,更始帝刘玄派御史传达诏令,立刘秀为萧王,并让他交出兵权。
    当时王莽已经被杀,更始帝进了长安,但他不管理朝政,任部下胡作非为,很快就激起了人民的反对。
    全国各地的豪强地主也趁机各自拉起队伍,烧杀抢掠。
    只有刘秀的汉军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政治上招集人才,争取民心,为夺取天下作准备。
    公元24年秋天,刘秀带领汉军,先后打败了铜马军、高湖军和重连军。

    为了笼络人心,他封这些部队的投降将领为列侯。
    但是这些投降的将领并不安心,老担心刘秀总有一天会收拾了他们。
    刘秀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让他们各回原来的军营统帅部队,然后自己骑着马,只带几个随从,到各军营去检阅。

    投降的将领见刘秀这么信任他们,都很受感动,在一起议论说:“萧王这是把一颗真心放到别人肚子里,也就是推心置腹呀!我们能不为他拼死出力吗?”从此都一心向着刘秀了。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说:“古代圣明的君主在帽子上挂上垂旒,是为了挡住视线,塞住耳朵,是为了让听觉模糊。
    水如果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了就不会有朋友。”
    不是不听不看,而是不去听得那么“认真”,看得过分的清楚,糊涂一点(尤其是对他人的短处)不是什么坏事?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伯宗对晋侯景公说:“谚语说:衡量事物的标准应该放在心里,大河里会容纳污泥,深山里会隐藏疾病,美玉里会含有瑕疵,国君能够容忍一切,这才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国君虽然尊贵,也时常要.容忍不光彩、不名誉的事,这是自然的道理,这是由于小错误并没有伤害大的德行。

    苛察之忍,集中起来说不外乎三点:一是对人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二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是对人民的统治应该是宽柔而不足残酷。

    对于什么事,只去注重其每个环节是否细致,但是却忘记了在处理事物的时候应该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一件件事处理起来,时间紧不够用的先不说,弄不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常常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
    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
    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
    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好学,二则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有些人根本称不上有什么美德或才智,只不过是爱显示自己某方面的能力。
    例如知道别人的隐私比他人多,知道什么方面的传闻比别人早,这种雕虫小技,本来根本不值得夸口。
    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才能,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对自己妒忌、诋毁、攻击、陷害。

    农夫锄草,是要除去庄稼有害的东西;贤能的人修养自己,是要除去对道德有害的东西。
    思考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这是心的糟粕;说对道德没有好处的话,这是言语中的糟粕;做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是行为上的糟粕。
    思想合乎道德,智力就是上等的;说话合乎道德,语言就值得学习;做事合乎道德,行为就值得模仿。
    射箭射不好,却想教人,没有人跟他学;品行不端,却想谈论人,没有人听。
    千里马只有伯乐认识,并不妨碍它是千里马。
    品行也是一样,只有贤良的人了解,不妨碍他是杰出的人才。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
    “大肚量”的宰相史不乏人,狄仁杰就是如此,堪称楷模。
    狄仁杰治国治民轻车熟道,能力非凡,难得的还是容忍别人,不计个人私怨,不遗余力地推荐有才之士,使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受益匪浅。
    这是一种无比的豁达和高尚。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如此宽宏大量,卓有远见,凡夫俗子们是否也应作些思考呢?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叛乱,宰相张光辅领兵讨伐。
    官兵因军纪败坏,鱼肉百姓,影响极坏,这时,身为刺史的狄仁杰挺身而出,指责宰相张光辅治军无方。
    叛乱平息后,受牵连的有六七百家,许多无辜的人都要惨遭杀害。
    狄仁杰负责行刑,他认为这是草菅人命,便冒着杀身之危,向武则天上书,终使这些人免遭杀害。

    武则天认识到狄仁杰确实是个人才,便连续提升了他。
    有一次,武则天单独召见狄仁杰说:“你为刺史时,政治清明,治理有方,百姓拥戴,可是有人在朝廷上弹劾你,你想知道诬告你的是谁吗?”

    狄仁杰磊落地说:“臣如有过错,请陛下赐教!至于说臣坏话的人,臣不愿知其姓名,以便臣等能和睦相处!”武则天听后,感到狄仁杰器量大,能容人可堪重用,更加器重他。
    狄仁杰好面折廷诤,常常违背武则天的旨意,武则天也曾动怒,使狄仁杰遭到贬官。
    日久见人心,经过几件事情之后,武则天既看出了他的才能,也看出了他的忠心,以后每当他们政见不一时,武则天总是屈意从之。
    就在狄仁杰遭到左迁时,将军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保荐他,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一赳赳武夫而已。
    回到京城以后,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看娄师德是否有知人之明、荐人之德?”

    狄仁杰说:“娄将军谨慎供职,还没听说过他荐举人才!”武则天笑着对狄仁杰说:“朕起用你,全凭娄将军的力荐!”这件事使狄仁杰很受感动。
    自己与娄师德非亲非故,他秉公荐贤,并不是为了使人感恩戴德,实在是高出自己很多。
    从此,狄仁杰特别留意物色人才,随时向朝廷推荐。

    当时契丹国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其名将主要是李楷固与骆务整,他们屡次打败唐军,杀死很多唐军将士。
    后来,他俩归降,朝中许多大臣纷纷上书武则天,请求杀死二人。
    狄仁杰的意见与此相左,对武则天说:“这两位将军骁勇无比,他们以前能力事其主,现在也必能尽心于我朝,请用圣德安抚,赦免他们的罪过!”

    和这两个人作战被杀死的唐军将士与朝廷上许多大臣非亲即故,这些大臣极力主张要杀死这两个契丹将领。
    狄仁杰针锋相对地说:“处理政事应以国家为重,岂能由个人恩怨决定!”并坚持为这两个人请求官职。

    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封李楷固为左铃卫将军,封骆务整为右武威将军,令他们守卫边防,从此边境得到安宁。

    如果有人犯了一个错误,那就好比把牛奶倒翻了,反正你也不能再喝了。
    重要的是你应该用善意的态度去找犯错误的人谈话,使他下决心不再重犯这类错误。

    可是事实上,当人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往往狠狠地训斥一顿犯错误的人。
    其结果,当他离开你时,必存报复之意,闷闷不乐,决心要在不远的将来想办法再冒犯一次。
    这样,他肯定无心去改正他的错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重大的错误,对于犯错误者,只要不是重犯,就应当给予信任和重用,鼓励他们从失败和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错误都会记忆犹新,这就使他们在工作中的考虑更加完整,处事会更加谨慎,无形之中弥补了其他同事犯同样的错误。
    给予信任和支持,能够使其从错误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更加忠于企业,更有责任感,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作贡献。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三个旅行者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面的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
    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
    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生命的主宰权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无论何时,我们都必须要对自己负责。
    对于自己的缺陷,小心谨慎就会少犯错误,而对于自己的优势同样也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淋雨的人,经常是打着伞的人,跌跤的人,经常是拄着拐杖的人,如果总是有恃无恐,灾难也就会乘虚而入。

    上一组:菜根谭名言名句译文赏析【1】 下一组:安内特.布鲁肖的诗经典句子_名句名言赏析【八】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