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6】

    发布时间:2019-10-23 点击:

    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6】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注释】《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此语出自《司马法·仁本》。

    【解析】这句话极透彻地阐发了战争在和平时代的地位。“国家即使强大,好战必定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若忘记战争一定会危险。”为了取胜逞威而穷兵黩武的人,必将被战争吞灭,而一味高奏凯歌,以为战争离我远去的人,不知道战争的危机就在面前。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注释】《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这句话出自汉平帝王元后的诏书,元后附录在《史记·平津侯列传》后。

    【解析】“治国的方法首先是使老百姓富足,使百姓富足的关键在于节俭。”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使国家安定,首先民众要富足,老百姓富足了才能知礼节,政令才能通行。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此句出自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一文。

    【解析】汉武帝时期,不但北征匈奴,对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经营,武帝决定开挖修筑通往西蜀的道路,劳师动众两年,却不见成效,引起许多人不满。司马相如作《难蜀父老》,一方面宣扬汉廷通西南夷的意义,一方面又为蜀地人民的沉重负担代言。这几句话为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行动做有力的辩护:大凡世上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人,才能有不同寻常的事;有不同寻常的事,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因为不同一般,因为常常是第一人,第一事,所以会遭到非议,引起疑惧;也因为不同一般,才会有超出平常的成效。所以“非常”之举,并不一定是坏事。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此语出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解析】这句话本是用来劝告皇帝不要打猎的。因为“祸患本来大多隐藏在隐微之处而发生于人们疏忽的时候”。揭示了祸患的到来往往非常突然、非常隐蔽,常常在人觉察不到或有所忽略的地方发生。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此句出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垂堂:近屋檐处。

    【解析】这是两句俗语,意思是说:“家里有千金的人,坐的时候不靠近屋檐之下。”为什么呢?原因是以防万一瓦片掉下来伤人。富人尚且自爱,何况万乘之尊呢?这是劝说皇上禁猎以防不测。

    ⊙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注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语出司马相如《封禅文》。

    【解析】居安思危,国家才能永处不败之地。两千年前司马相如阐发了这样的道理。“兴盛时一定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一定要想到危险。”只有有了这种危机感,才能催人奋进,兴国强邦。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注释】《史记·汲郑列传》。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 整理)内心充满着各种欲望,而外表作出好施仁义的样子。武帝既好声色犬马,想成仙求长生不老,又想内兴功业、外事征伐、臣服周边国家,故谓之多欲。唐虞之治: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儒家称他们都以“揖让有天下”得太平盛世。

    【解析】这是汲黯对汉武帝的批评。它揭掉了武帝把政治“饰以儒术”的外衣,帮人认清了他以儒法杂霸而用之的实质。

    ⊙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注释】《史记·汲郑列传》。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小吏。古时用笔写字在竹简之上,有错误,用刀削去另写。

    【解析】张汤这类人,专门“文深小苛…‘深文巧诋”(“专在法律条文上下工夫,曲加解释,苛求小节”“玩弄法律条文,巧妙地陷人于罪”)而不识大体,他们掌握了大权,往往要坏国家大事。汉武帝宠信和依靠像张汤这样的一批“酷吏”,果然导致政治危机,到晚年不得不改弦更张。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注释】《史记·汲郑列传》。

    【解析】汲黯曾位列九卿,而公孙弘、张汤还都是小官。后来公孙弘官至丞相,并被封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从前汲黯管辖的丞、史等助手也都升到跟汲黯同等地位,有的竟超过他。汲黯不服,内心不平衡,所以向武帝发牢骚:“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注释】《史记·汲郑列传》。

    【解析】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世风日薄,世态炎凉,常常引起一些仁人志士的叹息。汉武帝时代的第一直臣汲黯,有权势的时候宾客是平时的十倍。到了没权势时,情况立刻就变了。翟公开始做廷尉(掌刑狱之官)时,宾客盈门,等到被罢官,家门外冷落到可以张网捕雀。等到翟公又做了廷尉,许多宾客又跃跃欲试想去拜见,翟公对此颇为愤恨,于是在门上写下了以上的话,意思是:看看生前怎样,死后怎样,才能知道交情真相。看看贫富怎样,才能知道交情真相。一时尊贵,一时卑贱,结交的真情于是显现。

    ⊙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注释】《史记·儒林列传》。顾:但,只。力行:实际干。

    【解析】汉武帝当政之后想有所作为,儒家学派的大臣王臧、赵绾把自己的老师,传诗的申公介绍给武帝。武帝向他问治道,申公回答说:“施政的人不在于多说话,只看你实际干得怎样。”武帝醉心于文辞夸饰,对此很失望,以致他晚年走上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道路。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注释】《史记。儒林外传》。帽子虽然破旧,一定得戴在头上;鞋子即使是新的,一定要穿在脚上。

    【解析】帽子也好,鞋子也罢,其用途不同,只能各司其职。但是腐儒黄生,却以此为譬喻,为残暴反动的帝王做辩护,说什么夏桀、商纣虽然无道,然而总归是君上;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总归是臣下。君主有过错,臣下不能用正直的话匡正他们的过失以树立他的权威,反而利用他的过错诛杀他,取而代之自己称王,这不是弑君造反又是什么呢?显然歪曲了此句本意。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注释】《史记·酷吏列传》。具:工具。清浊:喻指国家政治的好坏。

    【解析】司马迁指出法令只是治理国家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决定国家政治是清明还是混乱的本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注释】《史记·酷吏列传》。

    【解析】语出《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上德”)用不着向人们提出什么具体的道德要求,而是让人们自觉地按应有的做人标准行事(所以叫“不德”),这样,社会也就有了道德。低标准的道德(“下德”)只满足于不违背道德(所谓“不失德”),结果连最低的道德标准也维持不了,最终就没有道德。这话含有辩证思想。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注释】《史记·游侠列传》。言必信:说话讲信用。行必果:做事果断。已诺必诚:对于许下的诺言必定忠诚地履行。

    【解析】这是司马迁对于游侠品格的精辟概括。游侠的行动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和爱戴。这种侠义精神及做人的品格,是值得肯定的。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注释】《史记·佞幸列传》。力田:努力耕种。逢年:碰上好年成。善仕:会做官。遇合:得到君王的赏识。

    【解析】命运常常捉弄人,机遇在人命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以至人们发出“努力耕田,不如遇上丰年;善于做官,不如和皇帝老子交攀”的感叹。

    汉代有一种被称作“佞幸”的人物,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因为善于取媚和讨好皇帝,因而得以和皇帝亲近,并且红得发紫,以至公卿大臣们办事都要通过他们打通关节。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注释】《史记·滑稽列传》。在谈笑中含蓄微妙的说中的至理,也可以排解那些难以解开的纠纷。

    【解析】俳优作为滑稽人物,地位卑微,常被认为只会卖弄一些雕虫小技,供人笑乐而已。殊不知那些有见识、有骨气的滑稽人物,常常能以他们特殊的身份对某些很难冒犯的当权者进行巧妙的讽谏,往往还能起到正经、严肃的直言极谏所起不到的作用。有鉴于此,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里,专门为滑稽人物立传,并用这两句评语对他们所特有的贡献作出了令人心折的评价。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注释】《史记·滑稽列传》。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快乐到了极点就会发生悲哀的事。一切事情都是如此,这说的是什么事情都不要走上极端,如果到了极端,就必然走向反面而转为衰亡。

    【解析】著名的大滑稽家淳于髡,是一位深谙世故人情的通人。他给齐威王所进的这几句谏言,成为较早的戒酒戒乐(无度之乐)的箴言之一,齐威王听了立刻“罢长夜之饮”。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史记·滑稽列传》。乌将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要死时,他说的话是善良的。

    【解析】从孔夫子以来,人们都这么说。这是世人对禽情人性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遍心理——在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出于对人生的珍惜和眷恋,总是愿意将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东西留下或奉献出来。

    ⊙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注释】《史记·日者列传》。骐骥:骏马。罢驴:劣驴。“罢”同“疲”。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解析】骏马不能与疲驴同驾一辆车,凤凰不能和燕雀同群,而志行高洁的贤人当然也不能和不三不四的不肖者为伍。这是一切洁身自好的人们的处世原则。屈原在《离骚》中就曾说:“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猛禽不与凡鸟同群,这在前代早已如此。方和圆怎么能够相全?不同道的人又怎能安然相处!)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注释】《史记·日者列传》。

    【解析】“道德越高越平安,权势越高越危险。”这是宋忠、贾谊自身经验的总结。

    ⊙暴得者必暴亡,强取者必后无功。

    【注释】《史记·龟策列传》。

    【解析】这里引的是宋元王的两句话,说的是依靠凶暴手段获得的东西必定突然丧失。强索横夺的东西,后来必定会失去。宋元王用“桀、纣暴强,身死国亡”(桀和纣暴戾强横,结果身死国亡)来做例证。

    ⊙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注释】《史记·货殖列传》。

    【解析】这里讲贫富的法则是天然存在的,不是别人可以赐予或可以剥夺的。巧慧聪明的人财富有余,笨拙愚昧的人衣食不足。为了证明这个道理,司马迁举太公望吕尚的例子。太公望被封在营丘(今山东淄博),那里本来土地盐碱、人烟稀少,但太公鼓励当地妇女从事纺织、刺绣,并使技巧达到精妙;又组织人们贩运渔产和海盐,结果齐国很快富裕和发展起来。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注释】《史记·货殖列传》。反:返回。

    【解析】前两句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商人、大谋略家计然总结的物价涨落规律:货物涨到最高的极限就会下跌,返归于贱,跌到极限就会上涨,返归于贵。

    后两句是针对这一规律所制定的经营策略:当物价涨到一定极限之时,就要把货物看作粪土一样毫不可惜地抛售出去,当价跌到一定极限之时,就要把货物视同珠宝一样,毫不犹豫地收购进来。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注释】《史记·货殖列传》。趋时:抓紧时机。挚鸟:凶猛的鸟。挚:通“鸷”。发:指猛禽猛兽看到猎物时猛扑上去的动作。

    【解析】这里讲经商必须看准时机,而且要不失时机的采取行动。必须有像猛兽鸷鸟看到猎物便不顾一切扑上去的那种劲头!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注释】《史记·货殖列传》。樵:柴。籴:买粮为籴,卖粮为祟,此处作粮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到百里之外去贩运薪柴,不到千里之外去贩运粮食。

    【解析】这是商业上有名的两句谚语,也是多少年来人们经商经验的结晶。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注释】《史记·太史公自序》。神:指人的精神、声气。形:指人的形体。

    【解析】这是《太史公自序》所引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讲形神关系的两句话。意思是:凡人活着,依靠的是他的精神,而精神是寄托于形体的。精神过度使用便会衰竭,形体过度劳累便会病倒。形、神分离就会死亡。所以精神是人活着的根本,形体是人生命的载体,二者不可分离。这里既讲了形神之间的相互关系,又从根本上指出养生之道。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注释】《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这是司马迁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小序上所下的一个考语,意思是说国家的贤相良将,不但是国家的栋梁,而且是老百姓的师表,老百姓的楷模。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

    【注释】《史记·太史公自序》。兵:是军队、战争的总称。德:是礼义、仁德以及政治的总称。

    【解析】“非兵不强,非德不昌”,是司马迁战争观的理论核心。兵,即战争;德指政治,两者相辅相成。国家缺少战争手段就不能强大,但只注重战争而缺少礼义,政治搞不好,国家也不能昌盛。军队战争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强大;而礼义,政治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昌盛。黄帝有阪泉、涿鹿之战,商汤有鸣条之战,周武王有牧野之战,才得以强大和兴盛。所以战争既可以兴邦,也可以丧邦。

    上一组:道家经典文化《列子》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下一组: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5】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