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居官从政的领导艺术

    发布时间:2019-10-29 点击:

    居官从政的领导艺术

      【居官从政篇】

      【干部“五字经”】

      公立党为公,方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实现天下为公。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要一心为公,办事公道。为人民利益,敢于和善于主持公道,秉公执法。不以权谋私,不徇私枉法,不营私舞弊。

      正就是要求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刚正不阿,光明正大。一个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应该一身正气,无懈可击。敢讲真话,敢报实情,不欺上、媚上,不瞒下、压下,不文过饰非,不弄虚作假。欲要正人,先要正己,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正祛邪。

      廉就是要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廉洁奉公是国家干部必备的品质。“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

      明就是光明磊落,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办事,做到明察、明断、明决。

      勤国家干部要勤奋,不要怠惰,做到勤政为民。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为榜样,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恩威并重的领导艺术】

      管理者一般分为协作型和命令型。命令型的管理者生来就不擅长协作,而协作型的管理者恰恰相反。最佳管理者必须兼备这两种能力,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有所侧重。这些多面手管理者的视野超越了对手头事务的安排,他们创造性地、富有激情地去解决难题。

      协作的能力很关键,它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下属,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能力,并且从其下属的想法和自发动力中获益。

      然而,对于所有管理者来说,要确保达到时间、质量和生产率的目标,命令也是不可避免的。命令型的管理者会走向另一极端,希望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亦步亦趋。最终,极端的命令型管理者无法充分发挥协作能力,以获取下属的想法。

      当人们局限于某一种管理类型时,管理的功效就会下降。命令型管理者在需要合作时,表现得像一位教条的教官;而协作型管理者则试图成为其下属的最好朋友。当然,大多数管理者并不总是那么极端,但是他们总是过分依赖其天生的管理类型。许多管理者忽略或者很少使用其欠缺的管理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其管理功效。

      为了帮助管理者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协作,什么时候应该命令,如何使二者兼顾,美国的彼得.E.弗里德斯通过自己在翰威特咨询公司23年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经历,向大家阐述了最佳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领导艺术——协作和命令,并且介绍了“2R”培训法。

      “2R”的概念很简单,就是你既能与你的下属“协作”(relate),又能“命令”(require)他们做出成效。如果一位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没有接触过“2R”,那么他就可能没有最大化其效率。现代管理者必须学会恩威并重的领导艺术,知道什么时候协作,什么时候命令。

      【有为有不为】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不过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r,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足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需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足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电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大信”与“小忿”】

      实行依法治国,须当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真正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因中国封建积习太深,权比法大、以言代法的人治现象,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可作镜鉴。唐代贞观元年一场权与法的论争,也许能为现实提供某种参照——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一心励精图治,于是大力进行人才的选拔举荐工作。而某些官迷心窍者伪造先世功勋,以谋取做官的资格。

      李世民得知,龙颜大怒,即下令让编造假资历者自首,拒不自首的查出来一律处死。不久有个作伪者事情败露,交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国家最高审判机关)议处,大理寺卿戴胄,按法律判处流放并上奏朝廷。唐太宗看了奏折,很不开心,责问说:“我下令不自首的要处死,你现在判流放,让我失信于天下之人,莫非戴胄你是想要贪赃枉法吗?”戴胄回答道:“陛下如果当时就把造假的人杀了,我也就管不着了。既然交付司法机关处理,为臣我就不敢违背法律规定。”唐太宗又问,“你倒是守法了,可怎能叫我失信呢?”接着,戴胄讲了如下的话:“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忍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诚哉斯言!虽寥寥数语,却不啻是一篇崇尚法治的煌煌高论。

      【我想到这样几点:】

      首先,戴胄严格区分了法与言。法律,是国家向全体国民的庄严承诺,是国家意志、国家信誉的集中体现;而个人言论,哪怕是最高权力者皇帝的话,也只是一时的高兴或发怒的表露。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既不可混同,更不能颠倒。治理国家,只能依法,不能依言。

      其次,对掌权者来说,要处理好“大信”与“小忿”的关系。既然国家法律、制度规范是取信于民的“大信”,领导者个人的言论是一时的表态,实行与否仅仅关系个人的脸面,那么“大信”与“小忿”的孰重孰轻,也就一目了然,该怎样取舍更是不言自明。如果只顾个人的“小忿”,丢失国家“大信”,则因小失大,罔顾法律,等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再次,说服唐太宗“忍小忿而存大信”,在法与言之间做出明智的抉择。戴胄是臣子,他不能对皇上发号施令,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唐太宗明了利弊得失,进而选择正确的办法。他一方面肯定其“忍小忿而存大信”的做法,另一方面又说,如果听凭“一朝之忿”行事,损害了国法之“大信”,那么他只有为皇上感到惋惜了!

      这场发生于一千多年前的争执,以唐太宗的从容讷谏、从善如流而告结束。封建时代的“王法”,同现代法律也有本质的差异。戴胄作为一个执法官,能够不畏权势,不顾皇上脸面,捍卫法律的尊严,做到公正执法,决不以言代法,并敢于矫正顶头上司权大于法、脸面重于法律的不良倾向,即使放到现今来看,也是了不起的。

      【权利提醒】

      一华人老太太从美国回来定居,在一处刚建好的花园小区买了房。搬进去没几天就遇到难题,她拎着一袋垃圾下了楼,可是找了一个上午,仍找不到放垃圾的地方。有几个角落似乎合适,可是刚把垃圾袋放下,就见旁边有一块牌子:此处禁止堆放垃圾!她到处走到处看,有地方竟然还写着:在此处扔垃圾的是猪!道路、花圃、草坪这些地方是断不能放的,她在国外养成了文明的习惯。老人家很郁闷:到处都写着“禁止堆放垃圾”,怎么就没有一个地方写着“此处可以堆放垃圾”,只有“禁止”没有“允许”,难道这个地方的居民就没有倒垃圾的权利?结果,一袋垃圾怎么拎下楼又怎么拎上楼。

      有人告诉她,您跟在别人后面,别人往哪儿放您就往哪儿放。老人家摇摇头,别人放的地方未必是允许放的地方,从众的行为未必就是正当的行为,关键要有一个“权利提醒”,提醒某个地方允许倒垃圾,这样才倒得心安理得。你看,就这样一个小问题,长期住在国外的她也喜欢斤斤计较,她时时刻刻想到的是一个词——“权利”。而且,她觉得公民的权利理所当然应该由她所处环境中的某个机构来提醒。

      “权利提醒”倒是个新鲜的词。在一个公民社会,公民拥有许多权利,只是有许多权利写在法律条文上不为公民所知,如果不给以“提醒”,往往被忽略。时间一长,我们原本拥有的许多权利,甚至被淡化或遗忘了。

      经常看见农贸集市,一些农妇拎一篮自己种的蔬菜叫卖。按理说,农妇卖菜不应该被禁止;而且管理部门也收了费。可是只要菜篮子放在地上,城管或者市场管理员,就会把菜篮子当做足球来踢,踢得农妇心疼得惨叫声不断。我就纳闷了,进口处也禁止,出口也禁止,菜市场的东南西北中,只要没有自己固定摊位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被禁止。那么,她们到底集中到哪个地方卖菜被允许呢?她们应该有一个被允许卖菜的地方吧?

      前段时间,有报载,一名见义勇为的司机驾车追赶两名抢劫犯,结果造成一死一伤,伤者将见义勇为者告上法庭。看起来是一件荒唐事,当地法院能够受理这样的案件,显然是出于对犯人权利的尊重。当然,对于抢劫犯人人唾弃乃至痛恨,正义、公理、道德、法律站在哪一边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法院既是剥夺权利又是保障权利的地方。那就意味着法院得告诉犯人,你被剥夺了哪些权利,但同时你还有哪些权利可以行使。

      以前看港台、海外影片,最厌恶警察抓到疑犯的第一句话:“你可以保持沉默,否则你的每一句话将作为呈堂证供”。反反复复,没有什么新意。现在可不这么想了,你看,人家疑犯的权利尚且能得到提醒,这才是人文社会人文的含义。因为这一“提醒”,对观众来说并不重要,但对疑犯来说却相当重要。

      【荐错入之害】

      “事之最难,莫如知之;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这是陆九渊说的,事实也真的如此。选人,用人,前提是知人。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历史上看错人用错人的事,是常见的。

      唐朝大臣马周,精于诗文,多次上疏李世民,建议以史为鉴,减轻徭役,提倡节俭,得到赏识与重用。可是他却举荐李义府为相,此人以奸邪险伪出名,号称“人猫”。这是马周一大失误。

      宋相王安石罢相后,推举韩绛为相,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变法派继续掌握大权,但是,吕惠卿虽然有才干,却野心勃勃,做了伤害王安石的事,等到王安石再次启用,吕惠卿才大为惊愕,不仅不合作,还在皇帝面前诬陷王安石,没有坚定的支持者,无疑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相寇准,有名的政治家,他却推荐丁谓。此人虽然通晓诗画、博弈、音律、机敏、有智谋、却奸诈过人,他善于揣摩皇帝心理,专门迎合皇帝心意,以至捏造祥瑞,大建宫观。都是为了得到皇帝信任,不仅误国,自己也深受其害。

      明代于谦,推荐王伟作职方郎中,为了升官,王伟转而向皇帝诬告于谦,幸好皇帝未相信。后来于谦再推荐石亨,此人在“土木之变”中用于谦之谋取胜,得到皇帝信任,他却以私仇杀害于谦。

      鉴于推荐人常常出毛病,西汉规定,举荐者要对举荐人行为负责,实行连坐,即使如此,也难杜绝弊端。汉献帝时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识不易,荐人宜审慎,对一心想混进官场发财者,尤当悉心防备。

      【领导者对下属的责任】

      一个领导者必须承担下述的责任。《素书》上略: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活之,降者脱之、解释出来,就是:1.使陷在危险中的人得安稳。

      2.改变思想消极者为积极。

      3.赢回曾经反对过自己之人的心。

      4.为无辜受害者申冤。

      5.辨识说话者的根本意向与动机。

      6.给予怀才不遇者有表现的机会。

      7.压制刚愎自用野心过度的人。

      8.剔除工作散懒心怀不轨分子。

      9.教育贪婪而斤斤计较的人。

      10.适当鼓励有野心又有才能的人。

      11.适当激励有才华而胆小畏缩者。

      12.接近足智多谋之士。

      13.揭露阴谋险恶之人的真面目。

      14.改善工作人员的环境条件。

      15.及早收拾叛逆不法之徒。

      16.抑制恣意横行之人。

      17.劝诫傲慢任性骄矜自满之人。

      18.积极招抚有心归顺的人。

      19.重用忠厚诚实之人。

      20.帮助取得进步之人。

      总而言之,一个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察众心,施百务”。总原则就是:调查研究各人的心理和需要,依此而对之服各种不同的务,使得组织和个人都得到最大利益。

      【发挥权威应分主次】

      权威使用,无非借助于权力与威望。权力,一种来源于自己,一种来源于上级赋予。后一种最典型的钦差大臣,他秉皇上钦命巡查地方,督办事务,只因手中握有一张黄绢圣旨,所到之处,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不管你官阶品位,一律得对他行臣子之礼而钦差大臣本人往往并不见得官居高位。至于威望,一定是领导人自己造就的,比如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工作作风就叮造成崇高的威望,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杀伐坚决也可以造成非凡的威望。

      使用权威,必在关键的时候,一些较大的问题上。如果大事小事都使用权威去做,那就降低了权威。比如黄金珍贵,只能用它做贵人的首饰,如果用它打便盒,黄金就被人贱看了。大事上,你可使用权威直接去做,而小事,你只需让权威的动势或惯性去应付。奖励或惩罚的分寸与措施必须切切当当。

      【要有透视人心的技能】

      人们每一项活动,无论其规模之大小,总是带有某种目的性。摒除目的性,就没有人类活动可言。由于人们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其目的性往往也是多种形态表现的。隐藏自己的目的,明确自己的目的,洞悉他人真正的目的,是政治家们惯用的思想方式。通常行为目的可分为长远目的和短期目的,表面目的和实质目的,意识目的和潜意识目的。

      长远目的,也称长久目的,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国家,为了要达到某个预定的目标,惯常使用不轻易改变的策略进行活动。

      短期目的也称一次数次性行为目的。如某人贿赂官吏求办成某事,这其中表面目的是讨好官吏,满足其人比人高的心理,实质目的则是借用权力假公济私。

      再说,人际交往中,还有意识目的和潜意识目的,为了散心或从朋友那里获得知识或闲聊的满足,在大街上同不相识的漂亮异性搭讪,获得某种心理的愉悦,叫无意识目的或潜意识目的。

      一举手,一投足定有其目的。政治生活中,可从无意识讲话分析其意识,可从无意识行为分析其潜在思想。凡事必有其人,凡人必事其目的,人在世间没有无目的行为,没有无行为的目的,透视人们的行为目的,可帮助你完满地处人处世处事,顺利地行进在人生道路上,透视方法如下:不要忘了原则:无目的则无其行为;语言中可带出目的。

      分析人前人后,分析事因背景,分析事前事后,分析利益所在,终会得出“他”为了什么?

      巧言以探微,巧行以知著,略施小计以便验证如醉后的真话。

      【要善于藏而不露】

      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兵力还不够多,党羽还不够众,威望还不够高,如此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做到深藏不露,绝不可让人看出你将有和他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的苗头,否则,你此时羽毛未丰,他若生了杀机,要将你剪除,那实在易如反掌。

      当年刘备寄曹操篱下,青梅煮酒论英雄之际,你道一个雷鸣电闪果真能吓得皇叔酒杯掉落?这也不过是刘备藏锋隐芒的一种表演罢了,假若此刻曹操看出端倪:此公日后将割据蜀国与我一争高低,那刘备死在临头了。

      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当然,在藏的时候,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出必成。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高宗面前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的执掌政权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藏与露的时机实在难以掌握,何时当藏拙,何时当露锋芒,是没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任时而出。

      大凡政界里面,各位政客都追随实力安排自己的行动,好些善于露的一把手和善于藏同时善于露的二把手、三把手往往得到官场各位的拥戴。通常,一把手应该时时处处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威信,第二、三把手应在隐藏自己,循序渐进,扩张势力的同时,显现其给予人以有希望的力量。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也即争取更多的随从。在一号位,有一号位的争取法,在二号位、三号位有二号位、三号位的争取法,如果盲目求进,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要能树立威望】

      领导对刚刚到他手下工作的人采取威、亲、敬、诱等办法,往往产生较为久远的效果。

      威部下报到的当天,应该让其他部下帮助他熟悉工作环境,让他知道这里领导安排,并让他体会到特别的温暖,这叫礼。再过些时间,该是领导与部属见面了。作为领导应该早早立威,找个借口以一句话批评与他,并向他暗示,今后不可偏离我的路线。这样的第一印象,往往永难磨灭。

      亲新部属初始工作应该委以重任,一则试他的能力,二则让他明确体会到自己对他比别人更为信任。并在别人那里形成新部属与我是一条路线的观念。这种亲善的做法之后,即使今后偶尔没有信任他,他也会认为是他自己的过失所致。这时,投入感情式交谈等,也应做配合方法。

      敬部属所敬,无非做领导的行事公正,且知识渊博,政治艺术乃至具体领导艺术超人一等,对部属进步和生活样样关心。部属所畏,一是因敬生畏,若师之于学生,因教导之重要,生怕自己的行动偏离了老师既定的路线;二是因利益可能受到损害,因而时时小心谨慎;二是周围人人称颂领导,对他敬而畏之,新部属当然受到心理惯性的左右,领导必须事事时时,每言每行维护自己的威信。

      诱也就是诱以利益,晓以利害。拿破仑曾经用利益和恐惧统治别人,现代领导更应以荣誉、利益为载体,诱使部属产生丧失与得不到的恐惧。语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欲取先予,必与制之,必先予人等大多因缘于此。兵法常言:恩威并重,实际上恩在先,威在后,无恩不示威。

      综上所述,威、亲、敬、诱是和新部属打第一次交道,或刚刚接触时的做法。

      【要会控制喜怒形色】

      身居高位的人,最忌别人一看你的脸色,一听你的言辞就知阴晴寒暑,雨雪风霜,为什么?

      无论领导一个公司、政党或是带兵打仗,最需要的是让人们摸不透自己的心思,如兵法云:兵不厌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而示之不能,战而示之不战,如果你不能推行诡道,不懂得心藏九天玄机,你就难以做到含而不露。你的观点、主张、决策、布置就容易被敌手掌握,那样,你就只有等着葬送自己了。

      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最关键就是要含而不露。含而不露的优势在于,让别人充分暴露,并且让他无法搞清自己的意图。攻之,可乘其不备,击之,可自由安排。政治家胸装九天,往往城府重重,深不可测,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喜怒形色含而不露。

      喜怒不形于色的要点是:一、在你危难时,让别人看不出来,在你兴奋时,让别人看不出来,在你苦恼和兴奋时,让人看不出来;二、你的色或许是你内心的反面,又或许是你内心的表现,但都能达到你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都能为你的目标服务。

      但喜怒不形于色,而不露必须要把握住迷惑对手的度,如果把握不好,过犹不及。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妨“虚则虚之,实则实之”一下,以搅乱对方的判断思维,当然这种手段是必须控制在不使自己受到严重损害为前提的,喜怒形色含而不露还应控制在让手下人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的度之中,否则,也会贻误时机。这一点就像孙子兵法中“使用间谍”的策略。

      【记住入后有入】

      这山看着那山高,山前还有山峰在。从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讲,有祖父系、祖母系、父系、母系、妻系、儿系等枝杈分际,从工作关系讲,有上下左右前后的联系。从朋友角度讲,有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分点联系。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

      一乳臭小儿,其后大有人在,一团体之内,一人跟别的人打交道,累计数可以成千上万。所以跟一个人打交道,领导一个三五人的团体,正如统率一个师的兵力。领导上百人,等于统率千军万马。三人以下至七人以下,再至十五人以上,各有统率办法,三人以下,以情同步,做事齐手,日主见统率。至七人以下,须分工明确,规章约定,叫具体领导。十五人以上,分组统率,抓三至五个头目即可,叫纲举日张。

      不论领导方式如何,人后毕竟有人,通过人后人可办许多大事,通过人后人可传许多美言,通过人后人可结成奇异无比、比较强大的力量。人后有人,所以发言必须慎重,以防失言于众;人后有人,所以行动必须谨慎,以免授柄于人;人后有人,所以善待各人,以免怨及极远,声乱于众。

      化敌为友,化怨为附,化恨为颂,化慢为敬,所以人后人都能归顺。凡人必看其后有群人,凡事必看其后有众手。察微辩颖,始能以每日接之一二三五人,统率万人。这就是博爱、博大、精深……赢得人心应有术高层政治中一般人讲实力,那时,人心收附是对整个阶层所讲,低层政治则以日常收附人心为重。

      先说低层政治,与人以利而得其心,得其心为重,与其利为轻,不能不弃小利而得人心,在低层政治圈中做事,当是政治手段与感情投入交互为用。当然,始终会有友方与敌手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高明的政治领导应该允许和容纳敌手保持些许不成气候的力量。如果不这样,将形成新的瓦解,敌对力量就会从自己内部自动产生出来,致使矛盾显现,出现新的循环往复,敌手和反对派的作用在于巩固我方绝对地团结,并在我方与敌手的矛盾之间,使我方内部矛盾显得微不足道。

      楚汉相争,刘邦得胜,刘邦为什么得胜?除了他自己礼贤下士,善用将帅外,还有团结进步的力量吸引着敌人内部的人才。项羽以表面之威和表面之力服人。两者截然不同。因此,当敌手出现时,打击其要害力量,并以大度容船的精神涵其胁从,才会成为争夺内力的最强手段。那种不分你我鱼虾,一网打尽的做法,只能保持旧有力量,并很有可能受敌之害。

      高层政治与低层政治不同的地方是高层政治始终以强而有力的权威保持其内部被栽培力量的稳定。高层政治圈内的中间派常常是趋从于权威的,只有那些不为敌手轻易信任和利用的人,才是死心塌地的内圈人物。内圈人物的利益或生命之根应通过敌手争夺的杠杆联结在一起。拉锯战术,适应于低层政治;杠杆形态,即一头高一头低,在高处用力压将低的一头撬起的政治,才适用于中层和高层。君主政治与高层政治相似之处,也正在于如上所述之精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以见到,历史法则与政治法则,有时甚至千古不易。

      【许诺也得有学问】

      随便给别人许诺或承诺,正若举债一般。举了债不还,必然受到责备、怨恨,甚至敌对。债字的写法是,人责。愤字内含钱财(贝)而离心离德,心生纠葛;信字的写法是人言,诺而无情,人必非言。古代封建帝王金口玉言,一是为了维护尊严,二是为了维护信用。信用产生于舌根,信用是尊严的半径或轴心。

      给人以远景希望,不同于近期许诺。远景希望是领导者吸引别人同道的策略,近期许诺则是如上所说举债一般。君子当以事诺,不当以言诺。当然,说事诺并不排除对事件做出正当明确的说明。

      近期许诺易失言于人,从来都招致怨恨。即使许诺兑现,也会冲淡对许诺对方的意义。一般情况下,要求别人给自己许诺倒是处处可以赢得主动,哪怕收来一些明知他不能兑现的诺言也好。

      如何运用许诺,也是政治艺术的一部分,通常,许诺一,实现后心理效果小于一,(你许诺对方涨一级工资,结果真涨了一级,别人认为这是说话算话,理所应当)许诺九十,实现一百,心理效果大于一百,许诺与实现的心理落差反比,所以,一般以不许诺为宜。

      【领导入应具有的素质】

      今天,技术和全球化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拥有新技巧、新能力和新的做事方法。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即将提升的经理不仅要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而且还应该能够有力地领导他们的团队。

      真正有能力的领导不只是精通领导技术的专家。他们不仅应该能够领导别人解决今天的问题,还应该能够预料到明天的问题。

      领导还应该能够有效地沟通、合作、完善部下的能力并且使他们上下同心集体完成设定的目标。领导应该使自己的团队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尽管没有哪两个领导具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或者管理风格,但是有能力的领导都表现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对生活的热情,对别人的关心和对价值观与目标的坚定信念。

      【领导应该具有的10种关键素质是:】

      1.倾听:一般认为,具有良好沟通和决策能力的领导不可多得。

      而努力使自己善于听取意见能使这些重要的能力得到增强。

      2.同情:服务型领导努力去理解别人并且体会别人的感情。人们都需要别人接受和认可自己特殊和独特的心灵。

      3.医治:学会医治非常有助于转变和合并。服务型领导最大的长处在于医治自己和别人的创伤。

      4.知晓:通情达理,特别是有自知之明能增强领导能力。

      5.说服:在组织决策中,要把信任建立在说服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地位所带来的权威之上。

      6.概念化:领导人要努力培养自己“做大梦”的能力。这种以概念化的眼光看问题(或者组织)的能力意味着他们要超越现实,想得更远。

      7.预见:这种预见在某种局面下会发生什么事情的能力不好定义,但是容易识别。

      8.管家工作:其意思是“为别人托管东西”。

      9.致力于人们的成长:领导人相信,人们不只是做出了有形贡献的雇员,他们还具有内在的价值。

      10.建立社区:服务型领导意识到,在从本地社区过渡到大型机构的过程中。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并且产生了一种失落的感觉。

      【德才兼备是准绳】

      德才兼备,既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干部选拔工作必须遵循的准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所谓德,主要是指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法纪观念、人品道德等;所谓才,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履行职责的能力等。

      只有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来考察、选拔干部,才能把那些真正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选拔上来。

      【“公”字当头选人用人】

      选人用人,关键是坚持“公”字当头。一是出于公心,以党的事业为重,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怀有任何私心杂念。

      二是坚持公正,把德才兼备和有本事、靠得住作为选人用人必须遵循的标准。三是注重公论,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避免少数人或某个人说了算。四是推行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招考、任前公示、公开评议等制度,避免暗箱操作。

      【选人用人应掌握标准】

      善于选人用人,一要全面了解人才。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各类人才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努力寻求人才。人才同机遇一样难得,不容错失。对于一些高级人才、专门人才,要有抢夺意识,关键时刻要想方设法去求才、留才,做到真心爱才。三要五湖四海选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才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大,必须以海纳百川、唯才是举的胸怀,选拔重用不同地域的各类人才。

      【选人用人多看基层】

      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所谓人才,大都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基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场所,是选人用人必须关注的地方。多看看基层,就是选人用人时不能仅局限于领导干部身边的人、熟悉的人,而要将视野放宽,目光朝下,多到基层调查研究、走访考察,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基层干部及时选拔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

      【实践中识别干部】

      实践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大学校,也是检验干部优劣的试金石。

      要真正识别干部是否有本事、靠得住,就必须把他们放到困难多、矛盾多、问题多的第一线,让他们在实践的风浪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实践成果来评判其是否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通过实践锻炼识别干部,既可以让作风优良、工作扎实、实绩突出的人脱颖而出,也能让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哗众取宠的人暴露出来。

      【知入还要善任】

      知人,就是客观分析一个人的专长,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才能甚至性格;善任,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优缺点,舍短取长,将其安排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用人也是如此。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特点,各有其擅长的方面。同样一名干部,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而放到另一工作岗位上,就可能一筹莫展、成绩平平。领导干部只有知人善任,把人才放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学会尊重】

      最锋利的武器其实并不是刀枪,而是别人从心灵深处对你的真正认同。

      世上的人千姿百态,世上的事形形色色,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想永远不与他人发生冲突是不可能的。如何对待即将发生的冲突?不同的人做法完全不同。有的人喜欢妥协退让,不管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一律服从他人的意志,连最起码的沟通都不做,把矛盾埋在心里。这种人不是想解决问题的,既没有变通,也很难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的人却宁折不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目中只有自己,其结果是与他人斗得两败俱伤;还有一种人懂得以退为进,懂得如何去面对矛盾,化解矛盾,事事处处为对方着想,让对方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实现双方的和平共处,这是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是最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

      要让别人与自己更好地合作、共事、相处,就应该让他人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就要用正确心态去面对矛盾,就要学会化解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际上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寻求他人对你的认同,最终寻求到自己事业发展的最佳土壤。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