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老年人修身养性:养生必须先养心

    发布时间:2019-11-26 点击:

    老年人修身养性:养生必须先养心

    【说怨】

    在我国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怨”与“怨恨”的论述。

    其着眼点有的从“怨”的产生谈起,有的从“怨”的危害加以分析,有的规劝人们消怨、去怨。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古人对“怨”与“怨恨”的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

    《墨子·兼爱》篇指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在墨子看来,不论“祸”还是“怨恨”,原因均在于缺乏仁爱之心。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和理解,和平共处,团结友爱,那还能有怨恨吗?肯定无怨可言。

    孔子在《论语》一书中,也多次提到“怨”的问题。如在《论语·颜渊》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只要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强加在别人身上,处处讲仁爱,凡事都能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就绝不会有怨恨发生。

    怨恨、怨气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状态。它是诸病之源,是不良行为的种子;对此,不得不察,不得不慎。

    《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百病生于气”之说。气从何来?它接着指出:“怨则气上。”怨气上升,便会伤心扰神,五脏六腑受损,循环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各种疾病随之而来。更可怕的是,怨恨还能使人丧失理智,一气之下有可能做出一些不可理喻、难以想象的举动,造成不应有的遗憾和损失。因此,对于“怨”和“怨恨”不可轻视,不得不防,不得不加以克制。

    【养生必须先养心】

    人到老年,大都非常注重养生,此举无疑可喜可贺。但究竟如何养、养得怎么样,却是值得商榷的。现在常见的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或倚重形形色色的保健品,或迷信奇方秘法,或靠山珍海味大补,或四处求医问药……殊不知,此等过分劳神费力又破费的方式并不可取。

    那么正道何在?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得好:“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却”就是剔除、远离,“补”就是增益、增添。该补的补,该却的却,而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再来一个互相结合,这就是正道。当然,邓石如说的都是精神上的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远比物质更重要。

    古人提倡养生先养心。养心必须首先摈弃贪欲,加强学习,增加精神滋养。郑成功有句名言,叫作“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此话确实精辟,堪作老年人养生的指南。

    【疑病不除可致命】

    词典上对“疑”字的解释是:不能确定真假或因不相信而产生的猜忌。“疑病”又叫“疑心病”,是一种负面的心理反应,是抑郁症、焦虑症常见的不良心态。此病不除,往往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代应劭在其《风俗通义》一书中所记叙的他祖父应郴亲历的一件奇事:应郴在任县令时,一天,设家宴邀请其属下主簿杜宣一起吃饭。宴厅的墙上挂有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那弓在酒杯中的影子像一条蛇似的在蠕动。杜宣见状又惊又怕,可这是上司请客,决不能抹了上司的面子,于是便硬着头皮将那杯酒喝了下去。杜宣回到自己的家里后,顿感腹痛异常,似有一条蛇在肚子里搅动,服用各种药物均不见效。不几天,他便成了一个命在旦夕的人。

    恰在这时,应郴因事来到杜宣的家中,见他病得厉害,便问其缘故。杜宣诉说了原委后,应郴百思不得其解。当他回到当天喝酒的厅堂后,看到悬挂在墙上的那张弓,立刻恍然大悟。他随即派人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斟了一杯酒,随后指着杯中的“蛇”对杜宣说:“你看,你所说的蛇,不就是挂在墙上那张弓的倒影吗?酒杯里怎么会有真正的蛇呢!”杜宣弄清真相后,心情立刻轻松了许多,病很快也就好了。

    由此可见,疑心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有些老年人的疑心虽不那么典型,但疑神疑鬼的事情也不少:身体某个部位稍有不适,便疑心患有恶性病;偶尔查出了点小毛病,便以为自己不可救药了;患病时间稍微一长,便疑虑重重。由疑虑到恐惧,直到最终失去了生存的信心,酿成不应有的悲剧。

    多疑就是自以为是,与其说是不相信事实,倒不如说是相信其相反的那一面,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负面心理。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要想克服多疑的毛病,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再者,从中医角度看,疑必重的人多是心气不足,气机不畅,必要时可通过药物或按摩疏通其气血。

    【过多操心也是病】

    过分操心,是许多老年人身上都有的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整天想的,不是儿女的事就是孙子辈的事,不是邻居的事就是熟人的事,不是单位的事就是社会上的事……总之,对别人的事、外界的事,简直比自己的事还上心。

    正常范围内的操心是人之常情:孩子出门在外,长辈总是惦记着;亲人生病住院了,老人感到揪心;亲朋好友摊上了事,自己心里也焦虑不安……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之操心不足为奇,不操心倒有点不正常。但重点在于,一是要分清是应该操的心,还是操闲心,“闲心”坚决不能操。二是,即使是应该操的心,也要掌握适度,不能过,过多、过分就会伤及情绪,甚至危害身体。爱操心的老人还应多反思自问:“你操那么多心有用吗?对问题的解决有裨益吗?”从现实情况看,十有八九是无用的、多余的。还是少操心为好。

    更不应该的是“操闲心”,更兼“包打听”。这种人耐不住寂寞,不是向别人打听“某某人做了些什么”,就是追问“某某人说了些什么”;不是“关心”着张三,就是“关注”着李四……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倍感兴趣,对别人的言行总是放心不下。他们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别人身上,对自己的检点和关照却少之又少;颇像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当属于最令人反感的“操心”者。

    过多操心是一种“心病”。这种病尽管不疼不痒,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产生无端的猜忌,招致无谓的麻烦,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快乐。到头来,遭到伤害的是自己。

    上一组:老年人修身养性:怕被人笑话也是病 下一组:职场箴言:混得开的女生,都懂得这些【5-5】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