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2】

    发布时间:2019-10-23 点击:

    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2】

    ⊙白珪之玷,犹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注释】《史记·晋世家》。珪(gui):玉石。玷:(dian)玉上的斑点。

    【解析】白玉有了污点,还可以磨去,开口说话有了错误,却难以改变。这告诫人们说话要慎重。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注释】《史记·晋世家》。举:推荐人才。隐:隐避,即埋没或回避的意思。

    【解析】推荐外面的人才,不埋没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这真正做到了公正无私,因而得到人们衷心地赞美。这一品格的典范是晋国的祁奚。一次晋悼公向他询伺可以任用的人,他荐举了解狐,解狐本是他的仇人;再问,他荐举祁午,祁午是他的儿子。结果这两个人都很称职。

    ⊙众怒不可犯。

    【注释】《史记·楚世家》。

    【解析】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楚灵王是位暴君,他的仇人蔡国的观起联合灵王国内的敌对者公子比、弃疾等人,共同对他发起进攻,趁他驻扎在乾谿而进入国都掏他的老窝,杀死太子禄。楚灵王手下的大臣给他出主意说:“请在郊外等待,以听从国人的决定。”他说:“我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能不到这步田地吗?”他估计到“众怒不可犯”,没敢采纳手下大臣的建议。这和后文所说“众怒为水火,不可救也”是一个意思。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注释】《史记·淮阴侯列传》。亨:通“烹”。

    【解析】这三句谚语,与俗语“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同义,常用来比喻封建社会一些当权者对有功之臣忘恩负义的态度和一些贤能之士的悲惨遭遇。

    《史记》当中两次引用到它,一次是越国谋臣范蠡给大夫种的信中,以说明越王勾践是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欢乐的人,劝大夫种急流勇退,赶快离开他;一次是韩信被刘邦用伪游云梦之计逮捕之后所发的慨叹。无论是作为范蠡对勾践为人本性的揭示,还是作为韩信对高祖刘邦杀戮功臣的谴责和不满,以及对自己功成身死命运的慨叹,都极为恰切,也极为深刻。

    ⊙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

    【注释】《史记·郑世家》。所以立:巩固政权的条件。意指取得国人的拥护。

    【解析】子产是春秋时代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是被孔子称为仁爱之人的人。

    晋国在昭公死后,公卿势力强大,而国家权力衰落,于是子产对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说了这番话,意思是:执掌政权必须依靠仁德,不要忘记政权是靠什么巩固的。这一忠告,涉及到为政的根本,是正确而有针对性的。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注释】《史记·郑世家》。权利:权势和利益。疏:疏远。凭着权势和利害而结合的人,一旦权势利害关系没有了,交往关系也就疏远了。

    【解析】权利交合,世态炎凉,这是封建社会的两种弊病。权利交合的本质是尔虞我诈,互相利用,根本不考虑什么人情道义。结果一些人踩着别人的肩膀升上去,一些人受到倾轧跌下来,到头来都没有好下场。这两句话,是对封建社会某种人际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无其实,敢处其名乎。

    【注释】《史记·赵世家》。

    【解析】赵武灵王即位后,胸怀大志,发愤图强,想实实在在做一位霸主。

    可在五国互贺称王时,唯独赵不参加。武灵王认为:无王之实,何必居此虚名呢?并通告国人,依然称自己为“君”。武灵王是位扎扎实实打基业的君主,后来他胡服骑射,富国强民,确实有一番作为。

    ⊙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

    【注释】《史记·赵世家》。独智之虑:有独到的见解。任:承担。骜(a。)民:傲慢之民。

    【解析】任何变革,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起来反对。赵武灵王改革服装和军事,教民众胡服骑射,同样面临种种阻力,于是他阐发了这样的道理:有成就高出世人功业的人,就要敢于承受被世俗所摒弃的牵累;有独到智慧和谋略的人,就要遭到傲慢之民的怨恨。以此表明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实行胡服骑射的决心。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改革者的胸怀和气魄。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注释】《史记·赵世家》。至德:至高的德行。和:附和。《商君书·更法篇》:“郭偃之法日: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讲究最高德行的人,不附和世俗之见,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一定凡事都和民众商议。

    【解析】这是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论辩中,肥义为支持赵武灵王的改革而发表的意见。此句与《商君书·更法篇》相似,指出大凡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具有超越凡人的思想,太在乎大众的想法,只会贻误时机。这一正确思想有力地支持了赵武灵王的改革。

    ⊙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注释】《史记·赵世家》。以书御者:靠书本知识驾驭马的人。

    【解析】在胡服骑射的问题上,许多大臣搬出了“遵古”的招牌来劝阻赵武灵王。武灵王则认为,纵观历史,每一时期法度不尽相同,历代帝王皆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法度,因此违反古制无可非议。一味“遵古”,就如同用书本的知识驾驭马的人,摸不清马的脾气;用古法治理当世事务的人,不懂得事理的变化一样愚蠢可笑。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史记·魏世家》。

    【解析】这是中山相李克教导魏文侯所说的话。家境贫寒就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渴望有才能的宰相。这表明国家也如同小家庭一样,急风暴雨之时,最需要的是能够默默掌握风雨飘摇中的小舟的舵手。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注释】《史记·魏世家》。此句系古语,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论人篇》,诸书所记略同。

    【解析】如何选拔官吏一直是历朝历代君王关注的焦点。其标准为何?这几句话确实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选拔官吏,平时,看他和哪些人亲近交往;富裕时,看他结交什么人;显达时,看他举荐什么人;穷困时,看他不屑做什么;贫贱时,看他不苟取什么东西。魏文侯依此替魏国选出贤相魏成子。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注释】《史记·魏世家》。薪:柴草。

    【解析】秦在统一中国前,相继灭掉六国,魏国也难逃此难。面对秦国的蚕食,魏曾与其他五国合纵攻秦,但国内也有割地换和平的呼声。魏大臣苏代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之举,他认为秦国对魏国垂涎已久,魏国的土地不割完,秦国这种想法就不会改变,割地求和恰如同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事实证明苏代的观点是正确的。魏最终因合纵之策,延缓了自身的灭亡。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注释】《史记·孔子世家》。送人以财:拿钱财送给人。送人以言:给人赠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到周室学礼,拜访老子。老子说:富贵的人送行时赠予的是钱财,品德高尚的人送行时赠予的是嘉言。于是老子赠言于孔子,告诫孔子说:聪明深察的人易遭杀身之祸,因为他好评论人;博学善辩的人易危害自身,因为他好揭人的短处;为人子、人臣不要突出自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注释】《史记·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一J、雅》。

    仰:仰望。止:语助词。景行(hang):大路。乡:通“向”,向往。

    【解析】这段话是司马迁对孔子道德学问以及伟大人格的盛赞。他把孔子的道德学问比喻成高山,令人敬仰;比喻成大路,导人遵循。司马迁说,尽管我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孔夫子的境界,但我内心却非常向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史记·陈涉世家》。安:哪里。鸿鹄(hu):鸿,大雁。鹄,天鹅。

    【解析】秦朝末年的统治苛酷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陈涉、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陈涉崛起于垄亩之间,他向同伴发出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的感叹时,遭到众人的讥笑。于是陈涉喟叹燕子、麻雀怎么能了解大雁、天鹅的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注释】《史记·陈涉世家》。宁(ning):难道。种:贵种。

    【解析】这是陈涉发动起义时向广大士兵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响亮口号。道遇大雨,延误行期,按法当斩,即使不被杀,戍边之人生还者无多。好男儿应为大事而死,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这些话透露出鲜明的反天命思想,同时显示出他的远大抱负。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

    【注释】《史记·外戚世家》。骐骥(qijl):骏马。知道:懂得道理。

    【解析】历朝历代,后妃在宫廷中的权力角逐与王朝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记》独辟一章来写宫中后妃们的事迹。此条录自褚少孙对后妃事迹的评论。洗澡不必非到江海中去,只要能去掉污垢就好;马不必非是骏马,只要善于奔跑就行;臣子不必非是圣贤,只要他们懂得道理就好。褚先生说此话的目的是在为后妃们微贱的出身制造舆论,他认为女子不必出身名门,只要贞洁美好就能当其任。这种注重实际的、平民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

    【注释】《史记·楚元王世家》。

    【解析】司马迁的这条评论源于《礼记·中庸》篇中的“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国家出现朱雀叫祯,出现凤凰叫祥,出现草木之怪叫妖,出现禽兽虫蝗之怪叫孽。妖孽是凶险的征兆。按这一观点,国家的兴亡由一些天象来预兆。这显然宣扬的是天人感应观。而司马迁却给它作了接近唯物主义的解释,即国家兴亡的征兆,表现为贤才得到任用或被埋没,强调了人事(而不是天意、天象)的决定作用。这在天人感应观念弥漫的汉代,显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观。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注释】《史记.楚元王世家》。此语出自《逸周书·王佩解》,原文为“存亡在所用,离合在出命”。出令:发布政令。所任:所任命的人员。

    【解析】做出英明的决策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

    司马迁睿智的眼光已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在于政令的发布。

    国家存亡的关键在于任用人才。

    ⊙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注释】《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概(ji)种:播种稠密。概:稠密。立苗欲疏:留苗要疏散。【解析】孝惠帝崩逝后,吕后揽权听政,废黜刘姓宗室王侯,重用诸吕。刘氏失去权位,有悖于高祖“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约定,引起刘氏宗室的不满。齐王之弟朱虚侯刘章在侍奉吕后宴饮时,请求以军法监酒,并进献耕田之歌,歌中唱道:深深地耕田,密密地播种,栽苗疏散,不是同种,挥锄去之。

    并借军法监酒杀诸吕中避酒者。刘章以歌谣唱出了刘氏宗族誓死保卫宗室的决心,令吕氏族人畏惧,刘氏也仰仗刘章声势稍振。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注释】《史记·曹相国世家》。为法:制定章理法令。颟若画一:顜(jiang),明白。画一,整齐。载:行。宁一:安宁不乱。

    【解析】西汉建立之初,除外忧,平内患,国力日益强大,萧何、曹参两位相国功不可没。萧何在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曹参完全奉行,举事无所更改,人称“萧规曹随”。这保证了汉初无为之治的连续性,对西汉的经济恢复有重大意义。司马迁衷心地称赞这两位贤相,并引用当时民间歌谣进行歌颂:萧何定法令,明白又整齐,曹参接替他,遵守不偏离。执行贵清静,百姓安宁又欢喜。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注释】《史记·梁孝王世家》。此言出自《孝经·卿大夫》。不合礼法的话不说,不合正道的事不做。

    【解析】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总是不断地宣扬,为臣要循规蹈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管是臣子还是一般的百姓,其行为都要符合统治者所制定的礼。这个礼也是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不过这里讲的是“法”和“道”,不符合国家法规的话不说,不符合为人、为臣之道的事不做,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然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儒家的思想,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更接近法家的思想。强调法对人的言行的约束,这多少要比儒家的“克己复礼”思想多一些进步意义。这句话是针对梁孝王依恃窦太后的宠爱,骄奢无度说的,意在告诫人们应遵守礼法,遵守做人之道。这当然也是古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骄子不孝。

    【注释】《史记·梁孝王世家》。骄纵的孩子不知孝顺。

    【解析】这是古代的一句俗语,道出了教子不严的恶果。梁孝王,身为景帝之弟,窦太后少子,依恃太后的宠爱而骄奢过度,车服拟于天子,常居皇宫之中,并且一度觊觎帝位,以至被景帝冷落,最终抑郁而亡。这句话也说明一个人太过骄横,就会目中无人,胡作非为,最后走向危险的境地。

    ⊙青采出于蓝,而质青于蓝。

    【注释】《史记·三王世家》。此言引自《荀子·劝学》。青采:青的色彩,采通彩。蓝:植物名,其叶可制青色染料。质:本质,实体。此指提炼出的颜色。

    【解析】此条今亦作“青出于蓝而青(胜)于蓝”。多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褚少孙(《史记》补叙者)引此语,是要告诉大家,天子若好德,谋于信义,后世胜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注释】《史记·伯夷列传》。此语引自《论语·子罕》第二十八章。凋:凋谢,凋落。

    【解析】天气寒冷了,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司马迁引孔子语,一方面是赞颂伯夷、叔齐视荣华富贵如浮云,不惜献出生命来立名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也道出自己为历史人物树碑立传的目的——他们会因太史公之笔而名垂后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注释】《史记·管晏列传》。此言引自《管子·牧民》。仓廪(1vn):仓库。

    【解析】仓库充实了,人民才会顾及到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民才懂得荣誉和耻辱。这是齐贤相管仲执政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义才能伸张,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四十多年治理,使齐国国富兵强,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的这种思想,符合人们首先得吃饱肚子,然后才能谈其他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真理。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注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解析】人应当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教导孔子说:“好的商人把货物同积起来,不让人知觉;品德高尚的君子,容貌谦恭就像愚鲁的人似的。你应当去掉身上的骄气与多欲,去掉做作的姿态和狂妄的志向,这些对你都无益。”

    ⊙道不同不相为谋。

    【注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语出《论语·卫灵公》。主张不同,就不能互相切磋。

    【解析】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孔子的儒家学说有诸多不同。这话比喻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没有共同的语言。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注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此语出自《韩非子·说难》一文。事情因保密而成功,因泄漏真情而失败。

    【解析】《韩非子·说难》一文论述了向君主进谏的困难,详尽地分析进谏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进谏方法。他在分析招致“身危”时指出进谏者要保守秘密,不可说破君主秘藏着的心事,否则就会有杀身之祸。这是他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写成的一篇向君主进谏的经验总结。

    上一组: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3】 下一组:史记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_一品句子【6-1】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