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世界经典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精彩片段摘抄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世界经典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精彩片段摘抄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幽默讽刺与浪漫主义的完美融合】

      【作家小传】

      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乡村贫穷律师家庭里的山姆·克雷门斯是个热爱河流而调皮多动的孩子。

      他11岁时父亲因感染肺炎去世。他13岁时到一家印刷厂做了为期两年的学徒。出师后,他用自己的工资让母亲在全镇女士面前出尽了风头。

      21岁时他萌生了学习驾驶轮船的念头,并于1858年9月取得执照成为正式的驾驶员,在密西西比河上驾驶着轮船航行,这段时间是山姆人生中志得意满的时候。可惜好景不长,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了导致所有的驾驶员都失业了11861年山姆回到汉尼拔,以担任“内华达部长”的哥哥的秘书身份远赴内华达州的首府卡森市。在这里山姆尝试了另外两项不适合他的工作:开垦森林和开矿。这两项工作给了山姆很多的写作题材,他开始在报上发表幽默短文,后来还得到了担任《地方企业报》编辑和记者的机会。三年之内他成为人们公认的才华横溢的年轻记者。这时他取了一个独特的笔名——马克·吐温。

      1871年36岁的马克·吐温迁居哈特福,在那里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不朽的作家。

      50岁时他带着家人开始环游世界,足迹遍及美洲、澳洲、新西兰、印度、锡兰、南非和英国等地,直到65岁才回国。

      1910年4月2旧,这位天才的作家去世了。终其一生,马克·吐温都充满了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他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

      这个从密西西比河畔走来的小男孩将永远屹立在美国文坛上。

      【作品导读】

      1950年前后的美国社会除了政治生活腐败、劳资矛盾加深、教会虚伪诡诈,人民不堪其苦之外,最迫切、最严重的问题是蓄奴制和种族歧视。这种现象不仅在南部各州普遍而猖獗,而且南部和北部之间为奴隶制的争执已经开始白热化。《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所描写的正是这一历史时期。

      作者对一切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出战斗的姿态,对受迫害的广大黑人群众旗帜鲜明地予以真诚的同情和支持。

      作为美国文学经典著作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语言艺术上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口语化语言的运用。作家在广泛采用美国南方方言和黑人俚语的基础上,经过精妙的提炼加工,形成了一种富于口语化特征的文学语言,简洁生动,自然含蓄,是英语文学的范本。这部小说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马克·吐温创作的艺术魅力。在作品中作者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哈克与吉姆的漂流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将沿岸一带的城乡生活描写得翔实真切、具体可感,而且密西西比河上和沿岸的自然景物也闪烁着奇异壮丽的光华。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从哈克的视角反映生活、刻画形象,亲切生动,引人入胜。而哈克有着成人的眼光无法诠释的特性——就是他的童心。

      他以儿童的眼光和想法去触碰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并以逃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他童心的色彩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专家们也好评如潮。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哈克的形象是不朽的,堪与唐吉坷德、浮士德、哈姆雷特比美,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称颂它:“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以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故事与人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书描写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和黑奴吉姆的流浪故事。

      哈克贝利·费恩和汤姆·索亚是一对爱好自由、追奇猎险的孩子。他们找到了强盗藏在山洞里的一笔钱,每人分得六千金币。过惯了自由散漫的流浪生活的哈克被寡妇道格拉斯收为养子,想让他成为未来的“上流人物”,于是哈克整天穿着阔绰美丽的衣服,不但要天天祈祷,还要学习那些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这些让他备受煎熬。直到有一天,那个曾抛下他到外面放荡的无赖兼酒鬼父亲的得知哈克有钱之后,就回来纠缠,要他的钱,还与寡妇道格拉斯争夺对哈克的监护权,在无果的情况下强行把哈克带到了一个僻远林子里的一间小屋锁了起来。喝醉了酒的父亲经常毒骂和狠揍哈克,于是他决心远远地离开酒鬼父亲和寡妇道格拉斯。他趁父亲去镇上卖木材的机会,精心安排了一个自己被淹死的假象,然后偷了个小划子,逃到了杰克逊岛上躲了起来。

      在荒无人烟的杰克逊岛上,哈克遇到了华珍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是在听说华珍小姐要把他卖了的情况下逃出来的。他们在杰克逊岛上共同生活了几天,同病相怜之感让两个人成了患难之交。

      自从哈克逃出来之后,镇上的人们作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是吉姆杀死了他,因为哈克消失的那天,吉姆也逃跑了,于是他们悬赏捉拿吉姆。有人甚至怀疑是哈克的父亲杀死了他。还有人来杰克逊岛上搜查过,都被他们巧妙地躲开了。

      为了寻求一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决定乘木筏顺密西西比河漂流,希望能够逃离蓄奴制比较严重的南部到北方的自由州去。为了安全考虑,他们白天躲在岸边的树林里,夜间顺流而下,真可以说是历经磨难。但当他们快到开罗的时候,哈克的思想却出现了动摇,感到放走吉姆是一件“没良心”的事,想去报告,可是吉姆的由衷感激又让他心软了,哈克还机智地骗过了两个来抓吉姆的白人。可是他们却错过了从开罗上岸的机会。他们的小木筏被一艘逆流而上的大轮船撞沉了。哈克和吉姆掉进了河里,并由此失散。在这个过程中哈克又目睹了谢泼德森和格兰杰福特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于是他想离开这个野蛮的地方。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哈克和吉姆在苇塘的后面巧遇了,此时的吉姆也经历了重重磨难。于是他们又修好了木筏,再次顺着密西西比河而下,可是他们不但没有远离反而深入了蓄奴区。他们感到很无奈,只好听天由命。于是小小的木筏便成了唯一安全的地方。可是没多久,情况就发生了改变。一天拂晓,善良的哈克收留了两个被愤怒人群追赶着的人,这两个人就是狡猾的骗子“国王”和“公爵”。他们不但喧宾夺主,控制了木筏,而且还背着哈克把吉姆卖了。哈克偷偷躲过这两个狡猾的骗子,去解救吉姆。他来到费尔普斯农场发现买下吉姆的正是汤姆的姨夫,而费尔普斯一家正等待汤姆前来做客。费尔普斯太太误把哈克认做汤姆。机灵的哈克将错就错,并出去截住了汤姆,与他一起设计救出吉姆。汤姆喜欢冒险,他坚持按书上的惊险方式进行营救。他以自己弟弟席德的身份见了姨夫一家,并悄悄用匿名信的方式说出了吉姆即将逃跑的消息。当吉姆逃跑的消息一传开,农场里的人就荷枪实弹地四处追捕。这场景可真把哈克和汤姆吓坏了。他们慌了手脚,拼命乱跑,结果汤姆腿上挨了一枪,让他饱尝了冒险的滋味。可是当人们押回吉姆时,事实真相也被揭露了出来:根据吉姆原主人华珍小姐的遗嘱,吉姆早己获得自由。最后费尔普斯太太热情地提出要收养哈克,但被谢绝了。哈克已决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小说的主人公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哈克是一个被所谓的“文明社会”称作“叛逆”的家伙,然而他的天性却是友好而诚实的。他的双重性格是他骨子里的传统思想与天真无邪的天性进行斗争的结果。如小说开始时,写哈克活泼好动,爱好自由生活,但因为长期受到种族主义反动说教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歧视吉姆,常常捉弄他,一度想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然而当他们有了同病相怜之感后,经过日日夜夜的相处相伴,他决心帮助吉姆获得自由。

      哈克同时也是一个逃避现实主义者。如“每天舒服地躺在那儿抽烟、钓鱼、不必读书,不用做功课,就那么懒懒地、痛痛快快地过日子。两个多月过去了,我的衣服已经烂得不成样子,……我再也不想回去了。……总的说来,在林子里过的真是一段美好时光。”

      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同时,他又是一个既愚昧无知又奴性十足的人。他没有弄清楚主人的真正用意就从主人家中逃了出来。为了能够躲避蓄奴区,在逃跑的过程中可谓一路艰险,然而却没有摆脱再次被卖掉的命运。他的不幸命运是广大黑奴悲苦人生的一个缩影。值得肯定的是,他不再逆来顺受,而是采取了出逃的对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算是力所能及的反抗了。

      吉姆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的人,如逃跑过程中照顾哈克;汤姆受伤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留在危险区域协助医生救护他。这就鲜明地揭示出了蓄奴制的残酷无情,表明了废除蓄奴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精彩片段】

      等我醒来,太阳已经老高了。我看,该是过了八点钟了吧。我躺在草地上阴凉的树荫里,一边思量着,觉得身上已经歇过气来了,挺舒服的,挺满意的。透过树荫的一两处空隙,我能见到阳光。不过,这里到处是一棵棵巨大的树木,一片阴森森的。有些地方,阳光透过树叶,往下筛落,留下了地上几处斑斑点点的亮色。每当这些地方亮色摇曳,便知道有微风吹拂过。枝头有几只松鼠,态度友好地对着我吱吱地叫着。

      我还是一味懒洋洋的,舒舒服服的,——还不想起身做早饭。是啊,我又打起了瞌睡。可是忽听得河上远处传来重重的“轰”的一声,我连忙爬了起来,支起一只胳膊,仔细地倾听。没有多久,又传来了一声。我跳起身来,走出去,通过树叶的空隙往外张望,但见远处大河之上一团黑烟——大约是在渡口附近。渡船上挤满了人,正往下游漂来。到了这一刻,我已懂得是怎么一回事了。“轰”,我看到渡船一侧喷出白烟。要知道,他们这是在河上放炮,指望我的尸体能浮到水面上来。

      我正饿极了,不过眼下可不是我生火的时刻,因为人家会望见烟的。所以我就坐下来,看着炮火冒的烟,听着炮轰声声。大河河面有一英里宽,每到夏天早晨,一片好风光——这样,看着人家忙着找寻我的尸体,委实是一种乐趣。

      只要我能有一口东西吃就好。嗯,我突然想起,人们往往把水银灌到面包圈里,然后让它们在水面上漂,因为它们往往对准了沉在下面的尸体漂去.一到那里便停下来不动了。我自言自语:我得留心看着,看有没有漂到我身边来找我的面包。要是有的话,定要给点颜色让它们看看。我移到了岛上靠伊利诺斯州一边的地方,看一看我的运气究竟如何。事情倒并没有叫我失望,一只特大的面包漂了过来,我靠了一根长棍子,几乎把面包捞到手了,只是脚一滑,它就漂向远处了。当然,我是等在水流最靠近河岸的地方的——这个窍门我是精通的。

      可是不久又漂来了第二个,这一回啊,我可就旗开得胜啦。我拨开上面的塞子,把那一点儿水银给抖了出来,就咬了一口。这可是“面包房的面包”——是供上等人吃的——可不是你们下等人吃的那种玉米面包。

      【赏析】

      哈克的逃避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哈克作为一个儿童一直伴随着他的是童话里的声音,那是一种追崇真善、向往自然的声音。哈克自然也崇尚自然,他觉得在树林里听这自然的声音,睡得才是最安稳的,“我躺在草地上阴凉的树荫里,一边思量着,觉得身上已经歇过气来了,挺舒服的,挺满意的。”这才是他真实的感受。

      【相关链接】

      为什么《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遭到封杀?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马克·吐温也因此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但为什么历史上这部作品多次遭到封杀呢?因为这部作品牵扯到了种族问题。从给他的称号中就能看出来了,为什么偏是“林肯”,而不是“华盛顿”,因为一提到林肯大家就想到了黑奴解放。种族问题在美国如此敏感,因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腐朽与奴隶制度的罪恶,所以这部作品越有影响力就越容易遭禁。

      【必须站着】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你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