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别让管理毁在细节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9-11-25 点击:

    别让管理毁在细节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

    有一家乳品企业在某城市做了一个大型的促销活动,他们的营销副总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推广非常注重实效,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辆崭新的送奶车,醒目的品牌标志,还有统一的车型颜色,本身就是流动的广告,即使没有送奶任务,我们的送奶车也要在街上开着转,多好的宣传方式,别的厂家根本没重视这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这一招的确奏效,市民纷纷购买这家企业的乳制产品,很多家庭都喝这个,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可是过了不久,很多家庭便不再坚持喝这个品牌的产品,购买量大幅度回落,甚至有的人称,坚决不喝了。这家乳品企业很是纳闷,就派了几个人明察暗访才知道,恰恰是送奶车惹的祸,让原本名声很好的品牌一下子威信扫地。原耒,这些送奶车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忽略了维护清洗,车身甩满了泥污,甚至有些车厢已经明显破损,但照样每天在大街上招摇。

    “简直受不了这种视觉污染。每天都受这样的刺激,我们还能喝这种奶吗?”不少用户抱怨说。该乳品企业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重新整顿送奶车队,做到车队整洁明亮、产品新鲜卫生、服务热情周到,并向用户表示了道歉和改进的决心。而且销售人员还诚挚热情,虚心听取用户的建议和意见,还对提出优秀建议的用户予以回赠活动。这样一来,往日的美好形象又重新树立起来,人们纷纷订购他们的产品。

    就是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差一点弄巧成拙、导致推销失败。同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企业的营销过程之中。很多企业在营销的时候,本身策划的活动并没有什么战略失误,但往住在细节上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白玉微瑕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可见,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一点波折、多一些顺畅,细节上下工夫绝对是不容忽视。

    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成与败都是一种量的积累,管理只有在细节上下工夫,才能防微杜渐,防止量变到质变,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

    【市场不相信眼泪】

    “市场”实际上是企业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消费者能自由选择卖主。谁的产品性价比最优,谁的产品就能抓住顾客,谁就赢得了市场。企业将不合格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就会不买账,结果企业的形象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市场萎缩在所难免。失去顾客,失去市场,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石。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在新经济时代,什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当年,张瑞敏第一个抡起铁锤,砸烂质量有问题的冰箱,轰然砸醒了员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集团(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不久。一天,他的一住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之后,张瑞敏说了一句话——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结果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从此,海尔集团的质量意识树立起来了。在1989年全国冰箱降价的时候,海尔集团的冰箱因有质量保证,尽管维持在高价,但并没有失去市场。这对张瑞敏影响很大,“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真心付出就会得到消费者的厚爱。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奠基石。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竞争。谁的产品能抓住顾客,谁就赢得了市场。市场不相信眼泪,产品质量不过硬的企业终究会被无情的市场淘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美国现代质量管理协会主席哈林顿这样描写过:现在世界上进行着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流血战争,而是一场商业战,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谁的质量好,谁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呢?靠的就是优良的产品质量。2007年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是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众多商家在推销其产品的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尽了各种手段,上门推销、召开订货会、借助明星代言,耗资不菲的资金在媒体广告上大肆宣传,如此等等,时间久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仍旧是用户的口碑——那就是产品的质量。

    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迫倒闭停产,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产品质量差,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而怎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怎样才能在市扬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进取,按部就班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消除每个环节的隐患,时刻切记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把产品生产下线,再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鉴定,应先做到在企业内部把好质量关。而在一些企业中,部分员工总误认为产品质量是质量保证部的事情,是销售部门的事、是企业管理者的事,而正是这一错误观念在侵害着企业,在葬送企业的明天。企业内部导人市场化是提高和控制质量的手段之一。在企业内部供应链之间、部门协作之间、内部上下序之间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市场,就是一个用户,上序质量有问题,下序可以拒绝接收,每个员工都有权对不合格产品说“不”。不接收不良品,不发出不良品。树立市场意识,按市场规则办事,生产优质产品,才能使企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质量又何尝不是企业的生命呢?企业以质量谋生存。任何企业,若想在星罗棋布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讲求质量,注重信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想,如果企业质量把关不严格,那么,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在所难免。

    振兴质量,人人有责。企业以质量求发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企业要发展,就是要抓住机遇,而能够抓住机遇的那一只强有力的手——就是质量。

    总之,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奠基石,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金钥匙”,换句话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企业若想在竞争中生命不息,发展不殆,就必须使全体职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生产现场管理,进行质量攻关,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更大发展。

    产品质量,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把产品做好,做成一流的产品,把企业做成一个品牌,一个在市场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一定是渗透着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无教心血。

    《商界》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仔细品来很是让人感慨:一家国内的啤酒企业在濒临倒闭的关头,该企业一名经理向老板这样建议,学习日本一家知名啤酒品牌的制作工艺。老板不由犯难:日本的这家企业对员工的保密要求非常严格,根本无从下手。后来这名经理在日本这家企业老板外出时,佯装了一起车祸,以一条腿的代价当上了这家啤酒企业的一名门卫工人,经过种种困难,终于窃取了其啤酒制作工艺,后来国内的这家企业一跃而成为上榜品牌!

    此案例读罢让人不由掩卷深思:可敬!这名经理!那是一种视企业如生命,视企业产品如其双眼的敬业精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条腿换来了企业发展崭新的篇章,一条腿换来了企业长久的生命力,换来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产品质量!啤酒工艺改进r,酿出的啤酒质量提高了,市场认可了,企业便是一个品牌,企业便是同行业中的一棵常青之树!

    如果你的企业是这样的情况:运行正常,工资和奖金按时发到你手中;客户不断前来要求增加订货;没有人退货或撤销订单;负责顾客投诉的部门一工作愉快而轻松;管理层和工人友好相处;利润不会比上一年少,今年的市场份额预计会提高5%。

    如果你的企业又是另外一番情况:这里,凡是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出了问题。加薪遭拒绝,顾客对企业产品质量屡屡投诉,生产效率在行业中地位每况愈下,管理人员忙于救火并相互推诿、指责。

    以上两种情况,要使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十分困难而艰辛的。在前者,你必须唤醒那些不愿承认自己已“沉睡”的人们;在后者,你则需要摆脱“梦魇”的困扰。

    顾客、竞争对手、成本和危机,是威胁企业生存发展的四个因素。企业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各种逆境。产品就是我们需要应战的头一张牌.如何出好第一张牌?除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与持续的质量改进,别无他法。

    【海因里希法则活学活用:品质就是硬道理】

    “只有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这是所有企业共同的生存之道。注重精细化的管理,加强每个管理环节数据化的科学管理,千流百川,汇聚一统,凝聚科学发展观、知识观,提升企业产品品质,企业就会有更广阔的发展,才能傲立于世界的前沿。

    品质是产品的基础。在对一个产品的品质都产生不信任的前提下,无论你的品牌建设怎么搞,都仿佛在沙滩上建大厦,根基不牢。

    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企业如何才能提高产品品质,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管理者的责任和任务。

    品质的认知度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品牌的问题,消费者往往还会形成对某个国家整体品牌的“围别”品质认知度。例如,大家往往认为,日本的产品“精细实惠”,美国的产品“时尚高档”,德国的产品“稳重严谨”等。那么,在国外,中国品牌的整体认知是怎样的?几乎无品牌可言,仅仅是价廉而已。从其他国家不断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中很容易地就理解这一点。因此,站在中国品牌整体提升的角度,中国企业也更应该加强品质的建设。这·点中国乳业之王伊利集团就做得很好。

    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麦伟略教授,最喜爱伊利牛奶,通过长期以来对于伊利集团案例的深入研究,麦伟略教授几乎已经变成了伊利集团的“粉丝”,伊利集团对于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生产安全等环节的标准化、精确化管理,令他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而“平衡为主,责任为先”的伊利法则,则被他称为是具有东方文化精髓的新型企业管理理念。在被问到会如何向美国消费者介绍伊利集团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我能说的,除了品质,品质,还是品质。”

    “伊利“是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个进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民族品牌。哈佛商学院对其格外重视,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伊利集团案例进行研讨,并在正常的案例课程之外特别增加了一倍课时,用于对伊利集团案例的解读,这在中国企业中尚属首次。

    “我们坚持用世界最高的标准,为消费者生产最好的产品。这是伊利集团赢得一切认可最重要的理由,也是伊利集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伊利集团总裁潘刚这样说道,“‘中国制造’绝不廉价。我们欢迎每个人品尝我们的产品——用你们最挑剔的标准!”

    产品品质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只有产品品质了保证,企业才能放心大胆地去运作。

    上一组:向标杆企业学习竞争之道 下一组:皮诺曹效应活学活用:企业应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