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佛法即活法佛学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25 点击:

    佛法即活法佛学故事

    【佛门名家】

    【佛陀跋陀罗】

    佛陀跋陀罗(359-429年),后秦时来华印度僧人,亦称佛大跋陀、觉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族姓释迦,系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据说其背诵经典,一日能完一月之业。曾与同学僧迦达多游罽宾,与后秦僧人智严同从大禅师佛大先(觉军)受禅法。译出《达摩多罗禅经》2卷。从东晋义熙十二年到十四年(416-418)与法显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同时译出《大般泥洹经》6卷。后又创译《华严经》60卷,经重校至宋永初二年(421)完成。其所译经论共13部,125卷。所译《华严经》对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过分贪婪必会受到惩罚】

    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服、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燃灯法师】

    【佛语禅心】如果我们能够看开一切执着尘劳,放下使我们乱性的贪婪和欲望,找回自己,我们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从而过着惬意、舒服、安逸、幸福的生活。

    有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渔夫提了一条金鱼,金鱼央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日后报答他,渔夫是个很善良的人,他答应了金鱼的要求。金鱼主动跟渔夫约定了一种联络方法:渔夫有事时,就在河岸上呼喊三声,金鱼就露出水面,给他帮助。渔夫回家把这件事告诉妻子,渔夫的妻子又懒又贪婪,她叫渔夫向金鱼要钱,金鱼给了他们钱,她又要渔夫向金鱼要房子,金鱼送给了他们一栋漂亮的房子,最后,渔夫的妻子居然想当女皇,要金鱼做仆人,金鱼一怒之下,把什么都收回去了,渔夫的妻子又回到贫穷的生活中。

    世界上当然没有这样法力无边的金鱼,但这个童话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不可以过分贪婪,否则就会受到生活的惩罚。

    自古以来,贪婪过度就是在为自己掘坟墓。清朝大贪官和砷做官20年,每年贪污受贿高达4000万两白银,总资产达到8亿两白银之多,相当于同库收入的10倍,简直可以称做“富可敌十国”。但是在50岁的时候被嘉庆皇帝宣布20大罪状,在牢中赐死,家产也全部抄没。古今中外,有多少贪官污吏,即使富可敌国,仍要想尽一切办法积累财富。但他们最终都难逃法网,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果,甚至走上了断头台。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现代人太强调比较,看重占有和囤积,以致许多人在心理生活上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贪婪并不一定是贪图名利财富,有时也表现在对事务过分追求完美上,有时还表现在渴求别人的重视与赞美上。贪婪的人,他们紧紧地握着双手,不舍得放下他追逐得来的东西。正因如此,他们显得非常吝啬,生活上也就变得拘泥,缺乏创意。

    人因为贪婪常常会犯傻,什么愚蠢的事都干得出来。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主见和保持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俘虏,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一个贪婪、永不知足的人等于在愚弄自己。

    【感悟】

    我们往往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多的野心蒙蔽了我们的心。人生之害,莫过干贪。一个贪婪的人往往欲壑难填,带来许多祸害。过分的贪婪,也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

    【佛家典籍】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是四部阿含之一,它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其语言简约,意义深邃,基本完整地体现了佛陀思想的原貌。全经内容包括:四圣谛、十二因缘、蕴、处、界、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涅槃、慈悲喜舍、自利利他等,是以后佛教各乘各宗建立其理论体系的最原始依据。此经也是研究佛教历史、哲学和古印度哲学、文化史以及中国佛教、哲学、禅宗等学科的必研经典,而对它的解读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佛教历史、哲学乃至其他相关文化现象的把握。

    《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槃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杂阿含经》。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

    欲望无边,凡事应有度人活着为什么感到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望渴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

    【——净慧】

    【佛语禅心】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呢?就是因为人们总是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总是想要得到的更多,以至于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最后连步子也迈不动了。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同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记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

    佛说:“500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砍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

    眼见着买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日:“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水的凝点是摄氏零度,从摄氏零度到摄氏一百度是水的温度范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人也是如此,也生活在“度”中。人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还有幸福和快乐可谈吗?还可能有所作为吗?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过度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就如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以内,怎么拉都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弹簧就无法复原了。

    当今诸多的过度实际上只有一个“过度”,那就是人们过度聚焦在对财富的追逐上。“过度”最终不是体现在财富的绝对价值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心态上。有的人说:“我左手拿诺基亚,右手拿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有的人说:“我买油条买两根,吃一根,耍一根;我买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些话是一段时期流行的手机短信,但折射出了人们对物欲的过度奢望。过度是一种病态,严重的会变为顽疾,会害了自己,因此千万不可过度。

    【感悟】

    对于人生智慧,可以道出千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

    尤其是在欲望的面前,“度”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而怎样把握好度,全在一心念的善恶。

    【佛门名家】

    【空海】

    空海(774-835年),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俗姓佐伯,幼名真鱼。

    15岁学《论语》、《孝经》等。后游京都,入大学明经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尤好佛教。偶读《虚空藏求闻持法》,信佛而作居士。795年于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804年与最澄等随遣唐使入唐求法,到长安初住西是寺。遍访各地高僧,从醴泉寺般若与牟尼室利学《华严经》等,又随昙贞学悉昙梵语。翌年于青龙寺东塔院从惠果受胎藏界和金刚界昙荼罗法,并受传法阿阇黎的灌顶,自号“遍照金刚”。惠果寂后,奉唐宪宗命撰写碑文。806年携带佛典经疏、法物等回国,撰《请来目录》。初住京都高雄山寺,从事传法灌顶。816年于纪伊(今和歌山县)开创高野山,号金刚峰寺。823年诏赐京都东寺为密教永久根本道场。“东密”名称即由此而来。曾兼任东大寺别当,统辖一寺僧职,补大僧正位。921年醍醐天皇赐谥弘未能大师。著有《说谎显密二教论》、《秘藏宝钥》、《十住心论》、《付法传》、《即身成佛义》等。著名文学作品《文镜秘府论》,已在中国出版。全部著作辑为《弘法大师全集》。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最能耐住寂寞的人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佛陀】

    【佛语禅心】修行的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追求名利,并乐于享受寂寞。

    一则佛家故事说,慧能大师听众僧讲法,辩风与幡的关系。有的说是风动,有的说是幡动,相持不下。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心动。

    不要“心动”,其实就是不要“动心”,不止佛家偈语、僧众戒律,在滚滚红尘中、功名利禄下、美色诱惑前,保有处子心态,超然情怀,视若无物,不为所动,同样是世俗社会难能可贵的品格与节操。古往今来的智者贤者成其大事,莫不耐得寂寞,安于平静。

    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思想灵魂的修养体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风范。

    寂寞是人生中难以摆脱的事情,它如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正确对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实很简单,就看你的认识和追求动机是什么。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如果你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时刻有着追求事业的心态,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告别“声色犬马”,走出浮躁喧嚣的世界,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做好事业。通过坚守寂寞,你就会对生活中的寂寞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就会得到升华。这样你就能耐得住寂寞,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成功的人,当你调查他时,你会发现他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辛酸史。很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旅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长期默默无闻的行进和苦苦的奋斗史。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窗下无人过,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人羡慕成功者,关注他头上的光环,但很少去了解他的过去,他的奋斗历程。著名的世界绘画家梵高,一生画画,卖画,但却卖不出钱来。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他没有朋友,很少有人关心他。他一生穷困潦倒,又在穷困中死去。但后人记住了他,当现在他的画一幅就卖出几千万时,大家怎么想呢?

    钱钟书先生远离虚名,不当“焦点”,谢绝出镜,一门心思著书立说,人淡如菊,心静若水。如此为人为文,自然为学界所称道。老作家孙犁,曾经烽火戎马,从不居功自傲,宁静自处,春兰气韵,秋水文章,领自然清丽的荷花淀派风骚。作家王蒙写过一首诗:“一年四季何逍遥,落尽桃花未见桃。春夏秋冬皆忘却,敲敲电脑便陶陶。”圃本知命,豁达洒脱,物我两忘,得失一笑,端得大家风范。而国威所系的“两弹”元勋们,更是深居大漠,甘于寂寞,不求闻达,默默奉献,但却将惊世业绩写入了蓝天。

    在寂寞中走向成功,是无数成功人士得出的实验结果。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拿得起成功。今天的寂寞预示了明天的成功。

    【感悟】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其蓄积的力量是惊人的。

    也许与寂寞为伴是痛苦的,但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向前的大河,能在迂回曲折中孕育出快乐和成功。

    【佛禅小故事】

    【洗钵去】

    唐代时,有位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立刻行动起来,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行动,否则只是一场空想。‘——佛陀【佛语禅心】有了好的想法就要立刻行动起来,只有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只是一场空想。

    一位侨居海外的华裔大富翁,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问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汽车接送,为什么我们总是走回家?”

    妈妈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家穷!”

    “为什么我们家穷呢?”

    妈妈告诉他:“孩子,你爷爷的父亲,本是个穷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了状元,官达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爷爷游手好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干过什么,因此家道败落。你父亲生长在时局动荡战乱的年代,总是感叹生不逢时,想从军又怕打仗,想经商时又错失良机,就这样一事无成,抱憾而终。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孩子,家族的振兴就靠你了,干事情想到了看准了就得行动起来,抢在别人前面,努力地干了才会成功。”

    他牢记了妈妈的话,以十亩祖田和三间老房子为本钱,成为今天《财富》华人富翁排名榜前五名。他在自传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想到了,就是发现了商机,行动起来,就要不懈努力,成功仅在于领先别人半步。”

    培根曾说过:“好的思想,尽管得到上帝赞赏,然而若不付诸行动,无外乎痴人说梦。”世界上的所有发明,都是在大胆的想象之后付诸行动而来。张衡的地动仪,是在当时人们都嘲笑他、认为绝对不可能的情况下行动而发明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若没有日复一日的观测记录行动,也无法创立。只有付诸行动,才能获得成功。居里夫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致力寻找新的放射性化学元素,从不因外界因素或其他原因停止行动而只做口头猜测。行动,让她发现了镭和钋,让她的事业成功,为世界做出了贡献。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如此。14岁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他,一旦有了新的想法,便立刻付诸行动,在计算机前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直到解决了自己的疑难工作。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微软公司,才有了今天的Wind。ws。

    心动不如行动。当一个人为自己确立了发展的目标后,就要立即采取行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努力,不要有任何的犹豫,更不能拖拉偷懒。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捕捉到成功的机会,一个人为自己设想再好的目标,如果不去行动,那目标也只能存在虚幻中,永远也变不成现实。智者善于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目标,他们绝不会坐着等待成功来敲门;只有愚者才心存幻想,希望好运突然降临,但我们知道,这样的好运也只存在于幻想中。如果有人问通向成功的捷径是什么?那就是立刻行动。

    【感悟】

    一且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要付出的,行动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坚定信心,朝着目标一步步地迈进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华经·法师品》】

    【佛语禅心】譬如有个人非常干渴,想喝水,到一个高地上去,挖坑求水,看到干土,就知道离水源还很远。像这样不停地挖下去,转而就会见到湿土,渐渐地又见到湿泥。他以坚定的信心挖下去,就会知道已经离水不远了。菩萨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听闻了解,如果没有修行《法华经》的教法,应当可以知道这人离无上正等正觉(成佛)还远得很。如果能够听闻、了解、思维、修习《法华经》的教法,那必然就知道他离成佛不远了。

    有一位汽车推销员,刚开始卖车时,老板给了他一个月的试用期。

    29天过去了,他一辆车也没有卖出去。最后一天,老板准备收回他的车钥匙,请他明天不要来公司。这位推销员坚持说:“还没有到晚上12时,我还有机会。”

    于是,这位推销员坐在车里继续等。午夜时分,传来了敲门声。是一位卖锅者,身上挂满了锅,冻得浑身发抖。卖锅者是看见车里有灯,想问问车主要不要买一口锅。推销员看到这个家伙比自己还落魄,就忘掉了烦恼,请他坐到自己的车里来取暖,并递上热咖啡。两人开始聊天,这位推销员问:“如果我买了你的锅,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卖锅者说:“继续赶路,卖掉下一个。”推销员又问:“全部卖完以后呢?”卖锅者说:“回家再背几十口锅出来卖。”推销员继续问:“如果你想使自己的锅越卖越多,越卖越远,你该怎么办?”卖锅者说:“那就得考虑买部车,不过现在买不起……”两人越聊越起劲,天亮时,这位卖锅者订了一部车,提货时间是5个月以后,订金是一口锅的钱。

    因为有了这张订单,推销员被老板留下来了。他一边卖车,一边帮助卖锅者寻找市场,卖锅者生意越做越大,3个月以后,提前提走了一部送货用的车。推销员从说服卖锅者签下订单起,就坚定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用户。同时,从第一份订单中,他也悟到了一个道理,推销是一门双赢的艺术,如果只想到为自己赚钱,是很难打动客户的心的。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帮助客户成长或解决客户的烦恼,才能赢得订单。秉持这种推销理念,15年间,这位推销员卖了一万多部汽车。这个人就是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

    自信是一种说服力。在一开始时,看来仿佛不会成功的事,假如你坚持地做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相反,假如你因为别人的怀疑或批评而犹豫不决、退缩不前,那不用别人的阻挡,你自己就打败了自己。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念,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信心使一个人得以征服他想要征服的东西。一个人只要怀抱理想和自信,大多能够获得成功。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寓意深刻,给人以真实的启发。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成了正果,若少一难也就不能取得真经了。告诫我们什么?想有成就,想成功,必须要经过许多的困难,甚至缺少一难也不能成功。若心志不坚,就如菩萨所言:“心志不坚难成正果!”唐僧师徒就因立下了坚定的志向,一定要取回真经,所以在途中不怕风吹雨打,不受妖精的引诱,没有贪图富贵,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修成正果。若没有坚定的信心,哪能取得真经?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不专,见困难就退缩。只要有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相反,若没有信心,即使困难不大也不能战胜。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感悟】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干什么事,想成就什么事业,都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朝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只要有信一心,就能战胜。因为困难有一大弱点,它最怕有信一心的人,而成功则又属于有信一心的人。如果你有坚定的信心,并去努力拼搏,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一坚定信念,学好本领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只狐狸,在大树下卧着,一阵风把树枝吹断了,落在了它的背上。于是这只狐狸闭上眼睛,不敢再看大树。

    最终它跑到了一片露天的地方。一直到天黑,都不肯再回到树下。

    后来,它远远地看见风吹着大树,树枝上下摇动着,它说:“大树在召唤我。”便又回到了大树下。

    【禅心】愚蠢者总是以为世界是随着自我的意愿而改变的,从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忽略了大自然规律的存在。

    树枝被风吹断,只不过是偶尔砸到了狐狸的背上,此间并不存在故意或者人为之说,所有的故事都只来自于这只狐狸的臆想。就像故事最后的大树摇动一样,只是风吹树动的一个简单原理,狐狸却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为大树的召唤。狐狸是唯心的,在它的世界中万物的变化都与它自己的思想有关,这种唯心的思想往往使自己脱离了现实,更容易被困于妄想出来的困难之中。

    诱惑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出现,只要你能从自身的客现实际出发,去辨别这样的诱惑究竟适不适合自己,坚定自己所取必所需的信念,抛却所有不切实际的繁杂,才可以在生活的道路上轻松出行,尽享沿途风景的秀丽。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两个小孩子,在河里游泳嬉戏,他们在水底捞了一把毛。

    一个小孩子说:“这是仙人的胡须。”另一个小孩说:“这是棕熊的毛。”这时河边有一位仙人,这两个小孩争辩不休,来到那个仙人处请他决断这个疑难问题。

    可那个仙人沉思不语,拿来一点米和芝麻,放在嘴里嚼,然后吐在手掌上,对两个小孩说:“我手掌上的东西,多像孔雀的屎啊!”。

    这个仙人并没有回答孩子的问题,人们都明白仙人这是答非所问啊!

    【禅心】因为自己的无知,才会故意转移人们的视线,以达到伪装自我的目的。

    仙人的回答和两小儿的争辩之间没有一点的联系,然而仙人却妄想用自己避重就轻的回答来诳过小儿的提问,实在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行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虚假的语言去诈骗别人或者去掩盖自己的无知,终会有被人发现的一天,反倒不如直接承认自己在知识上面的盲区,这样不仅会给人留下实事求是的良好印象,而且还会发现自己值得提升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不断丰富自身,不断为自己填充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自欺欺人往往是停滞不前的表现,长此下去必将被新鲜的知识所遗漏,在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时,无法自圆其说便会马脚尽露,成为众人的笑柄。知识无所谓新旧,只有不断的谦虚好学,常思己不足,才是做学问的康庄之道。

    ⊙——利不补害,得不偿失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人患有罗锅症,脊背驼了,他请医生治疗。

    医生拿了些酥油涂在病人的驼背上,在他背下放一块板,胸上压了一块板,医生狠命地压,然而最后,这个罗锅疼得两颗眼珠都迸了出来。

    【禅心】不懂装懂,结果成了草菅人命的凶徒。

    病人患病之后,本来已经处于弱势群体,而这个医生却非要冒充自己医术高明,结果病人的罗锅症不但没有治好,最后还因为类似于酷刑虐待的医术而被挤出了两只眼珠,可谓是得不偿失啊。有病就应该找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治疗,片面相信旁门左道终会延误自己的病情,以至于病人膏肓无药可治;作为医生,基本职责就是行医问药,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妙手回春之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疾病便可以放手去治,但当面对自己所不了解的病情时,应该对患者负责,劝对方及早寻找名医乃是救人之道,倘若为了几两银子的诊断费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就等于是谋财害命,把自己从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转变成了断头台上的刽子手。

    遇事谨思慎琢,才能够于杂草丛中寻找到通行的小路。不论是对自己能力大小的思考,还是对所求助对象的思考,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才进行的。因此,在千思万虑之后,积极的团队协作必将加速彼此行动的步伐。相信自己,同时也相信对方,才是事情成功的基调。

    ⊙——同生共死,一致对敌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5个人,合买了一个使女。其中有一个人对这个使女说:“你给我洗衣服。”第二个人也说:“给我洗衣服。”使女对第二个人说:“我先给他洗吧。”第二个人生气地说:“我和他一块买的你,你为什么只给他洗?”说完就用鞭子抽了使女十下。

    像这样,5个人各抽了她十鞭。

    【禅心】当你把内部之间的矛盾看得过于重要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掉外部敌人的存在,无休止的窝里斗只会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伤了自己、伤了他人,却让对手笑傲于江湖之中。

    这5个人都只是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了首位,婢女只有一个,纵有分身之术也无法同时服侍5个人。事情总有先后缓急之分,一味要求与他人平等共享所有的利益,所能造成的唯一后果便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追求各自的利益,舍弃了团队协作可以创造出来的辉煌成果。

    彼此联系又彼此制约,在采取行动的时候应全面考虑彼此之间的波动效应,以避免不该发生的错误,从而实现大家的共赢。互相多为对方考虑一点,使得彼此之间能够牺牲最小的利益来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样才会激发更长久的合作欲望,谋求更久远的福利。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歌舞伎给国王表演歌舞,国王答应赏给他一千钱。后来,他到国王那里要钱,国王却不给他。

    国王对歌舞伎说:“你在我面前唱歌跳舞,只是让我听着高兴。我答应给你钱,也是让你听着高兴罢了。”

    【禅心】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一种江湖规矩。而花钱找乐子,却也成了另一种消灾的模式,只不过是为自己消去心头的不快,这个“灾”只是自己情绪的一个周期。花钱消灾,自己高兴才是最终目的。

    莫要与君子使诈,虽然可能一时间占了一点小便宜,但是失去的却是自己一辈子再也赚不回来的好名声。哪一个轻哪一个重,恐怕在失去之后,才会长久地铭刻心中。

    ⊙——求同存异,照顾整体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个师父,他有两个学生。这位师父脚有病,让两个学生一人负责一只脚,随时按摩。

    由于这两个学生平时互相憎恶嫉恨,甲学生按摩完毕刚走开,乙学生就抓起甲学生应当按摩的脚,用石头砸断了。

    甲学生回来之后,对乙学生这种做法十分生气,马上抓起乙学生应该按摩的脚,也砸断了。

    【禅心】嫉妒是滋生恶毒的土壤,如果你放任自流,那么在你的心田上必定会生长出恶毒的藤蔓,紧紧将自己缠绕,直到不留一丝呼吸的空隙。

    带刺的玫瑰花总有着惹人欣喜的芬芳,可是等到被刺扎到手时,才会后悔不该贸然去采摘。发挥彼此的优势,在向最终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相互扶持,才能共同见证明天的美好。

    ⊙——协力同心,步调一致

    【佛语禅心小故事】有一条蛇,蛇尾对蛇头说:“我应该在前面。”蛇头对蛇尾说:“我从来都是走在前面的,凭什么让我跟在你后头呢?”。

    蛇头仍然坚持走在前面。蛇尾却紧紧地缠在树上,结果导致整条蛇不能动。

    蛇头只好让蛇尾在前。因蛇尾看不见路,掉到了火坑里,结果这条蛇被烧焦死去了。

    【禅心】具有什么样的才能,就去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才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否则,只能是白白浪费掉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优势,并且有可能把整个事情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出现一损俱损乃至无法收场的局面。

    蛇头本是整条蛇的领导中心,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那其应该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应在面对处于从属地位的蛇尾的无理要求时,把妥协退让当做是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姑息纵容只能任凭罪恶任意生长,无法为自己、为他人带来丝毫的好处。很多情况下,铁面无私的作风才是权威与公正的体现。如果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被下属怀疑其权威性,那其早应该开始好好自我反省了。

    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协力同心,用一致的步调走过奋斗的历程,才会明白原来彼此之间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伺机而动,展翅高飞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亲信,在某次交战中,这个亲信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了国王一命,使得国王能够安然无事。国王非常高兴,想满足他的心愿,就问他道:“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你想要什么我都答应你。”这位亲信回答说:“您剃胡须的时候,希望让我给您剃。”国王说:“这件事情如果适合你的心愿,那就满足你的要求吧。”像这样的蠢人,被当时的人们所讥笑。如果他要求治理半个国家,让文武大臣来辅佐他,都能得到,可他却只要求这样低贱的职业。

    【禅心】机遇只是在你奋力去抓取的时候,才会出现在你的身边。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在面对难得一见的机遇的时候,却往往被其他细小的事物蒙蔽了双眼,任凭渴求已久的机会在眼皮底下悄悄溜走,自己却浑然不觉。

    那个亲信在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国王一命的时候,面对国王的赏赐,他却只提出了为国王剃胡子的微小愿望,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是他自己错失了大好的机会,还是明知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才提出如此心愿?我想前者的几率应该更大吧!试想,一个能够在战场上不顾自己性命的人,必然具备指点江山的潜力,那么在国王慷慨赏赐的时候,自己放弃了去索取更多回报的机会,从而可以让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更广阔的发挥平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做好你自己,做好随时学习的准备并且付诸实践,才可以充满信心地迎接机遇的来临。只要你具备了足够的能力,那便无须等待机会,我们可以自己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机遇,在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下自由翱翔。

    ⊙——放弃小利,发扬善心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两个人在路上结伴而行,他们看见一个人拉着一车胡麻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前进不得。这时拉车人对这两个人说:“请帮我把车推出这段险路吧。”这两个人回答说:“你给我们什么东西作为酬谢呀?”拉车人说:“无物给你们。”当时这两个人帮助将车推到了平坦的地面。他们对拉车人说:“把你答应的酬劳给我们吧。”拉车人回答说:“无物给你们。”他们又说:“把‘无物’给我们呀!”他们二人中的一个人笑着说:“他不肯给,那就算了吧。”另一个人说:“他答应给我们‘无物’,那一定应该有‘无物’的。”前一个人说:“‘无物’两个词合在一起,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意思,你叫他怎么拿得出呢?”。

    【禅心】我们往往纠结于是谁的过失造成了错误,而忽略了应该怎么样去及时改正错误,从而达到把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这两个过路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动机本身就不纯,到最后却还吵嚷着要“无物”,越是大声地辩解就越是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行善,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如若为此加上一顶金钱的帽子,那么善将不善,你所行的“善”也仅仅成了一种赚钱的手段而已。一旦自己得不到当初预想的回报,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恶的本性亦将暴露无遗。而故事中拉车人同样怀着一颗邪悲的心思,妄图以最低的报酬欺骗施予自己帮助的人们,如此斤斤计较,在遇到真正的困难时又怎么会求得真心实意的帮助呢?放弃的美丽,只有在你尝试过之后才会有真正的体验。放弃之后,才会为自己腾出足够的空间珍藏更有价值的人生。

    ⊙——向上生长,得见阳光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阔老头,身边的人都想讨好他,竭尽巴结奉承之能事。

    这个老头吐痰时,左右侍奉的人争着用脚擦掉。

    有一个笨蛋每次都争不上。他想:“如果痰吐到地上,别人就会擦掉。下次主人再想吐痰时,我应当提前去擦。”于是,当老头咳嗽正要吐痰时,这个笨蛋马上抬起脚踏在老头嘴上,结果把老头的嘴唇踏破了,牙也踏断了。

    阔老头问这个笨蛋:“你为什么踢我的嘴呀?”。

    笨蛋回答说:“如果您吐的痰落到地上,左右巴结您的人早就争着用脚擦掉了。我虽然也想用脚去擦,却常常赶不上。因此,您的痰刚要出口,我就举起脚先去踏,希望能讨得您的欢心啊!”。

    【禅心】一味地阿谀奉承只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更何况是马屁拍到了蹄子上呢?愚人从故事的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未来,犹如每颗种子都梦想着成为参天大树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耐得寂寞、忍受得了生活的磨炼。所以,就产生了和故事中的愚人属于同一群体的物种,他们妄图凭借他人的大树来为自己搭建阴凉,妄图通过不劳而获,或者付出最少的努力收获最大的成功。但是,世事总是难测,当所有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生存就会变得异乎艰难。可无论如何,希望通过如此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的人们都有着一个通病——宁可卑贱地活着也不肯努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于是才出现了愚人下三滥的竞争招数。只是这样的事情,结果都会在你我的意料之中。愚人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一分钱的收入,还很有可能被富人家以及其他的拍马屁者驱出门外。

    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艰苦的磨炼往往成为日后不可或缺的财富。因为只有在阳光稀缺的环境中,低处的小草才会拼命向高空生长。当你伸手触及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阳光的时候,相信脸上的笑容一定会用最灿烂的方式绽放。

    ⊙——拒绝诱惑,坚守自己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摩罗国有一位大臣,得了不治之症,病情很严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吩咐他的两个儿子说:“我死后,你们要妥善地分清财物。”两个儿子遵从父亲的遗愿,在他死后将财产分成两份。可是哥哥说弟弟分得不公平。

    这时有一个蠢老头说:“我教你们怎样把财产分得公平。把现有的财物都破成两份不就得了。怎么破成两份呢?就是把所有的衣服剪成两片儿,把盘子、瓶子摔成两瓣儿,把盆、缸也砸成两块儿,把银钱也剁成两半。这样家里所有的财物,全都破成了两份。”像这样分财物,被人们所耻笑。

    【禅心】公平与公道自在人心,用物质来衡量只能是毁掉公平本身。

    既然是父亲遗留下来的财产,那么兄弟之间谁多谁少又有多大的差别呢?父亲留下财产的目的,是希望看到两个儿子的生活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想要看到彼此之间为了财产而争得面红耳赤、老死不相往来。更何况,很多具体的事物是无法用平均这个词语来划分的,过于要求平均只会毁了兄弟之间的感情。金钱用完了总有再赚回来的一天,可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一旦出现了裂痕就难以恢复,后悔都来不及。

    面对诱惑,保持自身意志的坚定,永远不要忘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时刻坚守自己心中那份纯洁的港湾,守候永远属于自己的航船起帆远行。

    上一组:佛门名家佛法故事 下一组:佛语禅机禅语故事摘抄赏析
    美女图片: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